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其他综合

环境心理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1-06 15:37:27

  当我打开电脑寻找心理学时,我看见这本《环境心理学》。我想心理学真广泛,现在连环境都与心理有关了。于是,我就选了这本书。

  《环境心理学》俞国良等著的。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本书在阐述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术语、观点和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实例,探讨了这一领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全书密切结合实际,文字深入浅出。

  个体对空间需求的公共性表示人们具有对公共活动、互相交往以及共同使用空间的需求特性。环境心理学家把符合人对空间需求的公共性的空间称为社会向心空间,指倾向于使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促使人们相互交往,寻求丰富的环境刺激的空间,如休息室、咖啡厅、广场等。人类对空间需求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上,通过人际交往,个体之间不但进行了信息、思想和情感沟通,而且满足了个人的心理需要。

  由于个人空间强调个人身体周围的区域,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体验,这样非角色交往在这里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了。人们在非角色交往场所彼此接触、互通信息、融洽相处,这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并且是角色交往所无法替代的。非角色交往会涉及到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弗里德曼认为建筑空间为个体提供了不同的社会生活情境,人们对交往的要求不同,决定了他们使用共同空间的方式不同,因此建筑设计应考虑个体对空间的心理需求特征,设计一些大家都能看到和共同使用的共享空间,使更多的人能在这个共享空间中活动,以获得社会感和安全感。然而,共享空间的形成与空间的形式密切相关。我国研究者毛晓冰(1986)通过对空间封闭性与人际交往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空间封闭性越强,则共享空间越易形成;反之,则共享空间越不易形成。这说明共享空间能够促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并且这种交往大多属于非角色交往。然而,在现代城市的物质空间中,人们或被“抛”在一起,或是成群地被钢筋水泥结构隔开,人们彼此缺少交往,缺乏友谊,这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公共性需求。同样,在人工环境中也很难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公共性需求,千篇一律的中药铺式的住宅设计并没有考虑各年龄群体的特点与差异,以及在行为上和使用空间的范围、时间上的差异,表现为住宅设计中提供人们共同活动的空间十分缺乏,这样必然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重要的问题是建筑设计和房屋内的陈设要与其功能相适应,不但使空间有不同的变化,而且能提供共享空间,以满足人们公共性的需求。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