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文秘知识

杂文的笔法

发布时间:2022-09-30 15:33:56
杂文的笔法,可以千变万化。自古以来,文成法立。元代郝经说:“夫理,文之本也;法,文之末也。有理则有法矣,未有无理而有法也。”(《答友人论文法书》)文章笔法依内容而定。不同内容用不同的笔法;有时,内容相同,笔法也可以不同。这还要看作者的意图及读者对象等因素。下面介绍几种杂文笔法。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杂文写作常见的手法。起笔于“小”处,落实到“大”处。它可以用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引发出具有深广意义的大道理。这个“小”,打个比方说,可能是炸弹上的引信,是重型机器的开关,是揭示事物本质的突破口。这个“大”,指事物的整体,全局,也可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道理。以小见大,是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
 从现实生活角落的一个镜头里可以发现令人深思的大问题、大道理。《忧闻“教授卖大饼”》(钟玉竹)主旨是对当前社会生活中脑体收人倒挂感到忧虑。文章不是从抽象大道理讲起,而是先从一幅获奖的新闻照片说起,先介绍生活中的小小镜头:“河南师大副教授杨富太业余卖大饼,每天净得利润30余元,四天的收人比他的月工资还要高。”作者面对此景,心怀隐忧:“一忧这样做会影响教授的本职工作和身体健康;二忧‘教大学不如卖大饼’,如此‘脑体倒挂’何时了;三忧这种情况会对教师‘跳槽’、4创收’、‘弃教经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不利于加强教育工作和稳定教师队伍。”通篇在“优”字上作文章,从“小忧”到“大忧”,从一个人的举动想到一种事业,想到分配不公问题。
 有时,为了驳斥一种观点也可以采取小中见大的手法。《事事关心》(邓拓)不同意这种观点: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zz目的。文章开篇介绍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写的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者指出,上联生动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下联充分地表明了当时的东林党人在zz上的抱负,不只关心家事,还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的大事。上下联贯串起来,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zz,两方面要紧密结合。文章在剖析东林党的历史面目之后认为,“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zz;或者片面地只强调zz,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不读书而空谈zz的人,只是空头的zz家;不问zz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zz,这是愈来愈明白的道理。这就把做学问与关心zz二者的辩证关系讲明白了。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作者把自己的观点、志向、理想、愿望、感情等寄托在某种事物上。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写、评论,抒发作者的情怀,展示作者的思想境界。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以满腔热情赞美松树,“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松树,“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他提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远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还要有松树那种奉献精神,“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文章通过赞美松树的风格来讴歌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以“病梅’(梅的畸形病态)为喻,围绕梅花的种种不幸遭遇,层层剥皮,揭露清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他指出,只有给梅松绑(“纵之”)、让它们任性生长(“顺之”),砸碎那些花盆,解开捆缚它们的棕绳(“解其棕绳”),有五年时间便可以复原、健全起来。这种追求个性解放要求自由的思想,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性质。托物言志,“物”和“志”必须在某一点上存在着有机地联系。“松树”有挺拔不畏严寒的特征,因此和人们不畏恶劣环境联系起来:“梅病”是种种人工束缚的结果,因此用它来类比人才受限制、遭压共11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
制。如果“物”与“志”二者缺乏相似或相通之处,生拉硬扯,•那便是败笔。
 托物言志,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言不讳的表述(如“松树风格”),一种是曲折地隐晦地表达(“如梅病”)。后者,多半和写作背景有关系。三十年代初期,处在白色恐怖之下的瞿秋白要揭露黑暗、宣传革命,又要避开文网,作文不得不采取曲折的方式。《一种云》借自然界的“虹”来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为迎接“惊天动地的霹雳”,唱出了时代战歌。1940年,夏衍写的杂文《野草》,歌颂“种子”的“气力最大”,“小草”的顽强生命力,说明“种子”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用“种子”、“小草”比喻进步的事业和人民的力量,用“石块”、“瓦砾”比喻压在我国人民头上的侵略者和一切反动势力。
 3.说古论今
 说古论今,通过评述古代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或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来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以古为镜,以史为鉴。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其宗旨是古为今用,为现实服务。《一个鸡蛋的家当》(邓拓)借明代江盈科的《雪涛小说》的故事,曲折巧妙地批判了五十年代后期社会上的左倾思潮。通过一个鸡蛋的故事,讽刺今人的心理,文章主要是为了说明:“只有真正老实的劳动者,才懂得劳动产生财富的道理,才能够摒除一切想入非非的发财思想,而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
 《晁错之错》(曾敏之)以古为鉴,总结教训。文章指出:汉景帝时代晁错认识到封建诸藩的特权威胁中央集权,建议削藩,这是明智的。但他没有采取积极对策、分掌军符与周亚夫并肩讨伐、争取削藩的胜利。他只知献策,却怯于负责,由于没有及时地镇压反对势力,终于“功可垂成而辄败”。作者认为:“晁错的失败,不能不令人深思。谈改革,凡触及有特权的势力,就不能妥协畏缩,只有勇往直前,采取针锋相对的有效决策,才有可能保证改革获得胜利。否则就
会半途而废,贻祸自己,也贻祸国家。”《在毁誉的背后》(曾敏之)首先讲了齐威王时两个地方官的故事:一个即墨大夫,经常受人诋毁,但齐威王派人调查的结果是,他治理即墨县“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他受诋毁是因为他没有向齐威王左右的人行贿买好。于是齐威王提升即墨大夫。而东阿大夫,经常受人赞誉,齐威王同样派人调査,结果是:“田野不辟,人民受馁。”东阿大夫受赞誉是因为他向齐威王左右的人行贿买好,于是,齐威王下令把东阿大夫杀掉。文章指出:偏听偏信要不得,不勤于明察,以耳代目,就容易受骗。齐威王聪明之处在于他能在毁誉之前冷静思考问题,调査之后判明是非,最后决定奖善罚恶。齐国之所以称霸于战国时代,是zz清明、整军经武的结果。作者认为,当前官僚主义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整顿吏治,肃清官僚主义的危害性,看来要有齐威王的明察与魄力才行,宰几个“东阿大夫”以谢天下,才可以收到官场中“莫敢言诈”之效。共11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