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产学研大会上强调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推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发布时间:2024-08-11 20:25:5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汇报一下全省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开拓创新,密切合作,全省产学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是我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产学研合作20周年。回顾过去的二十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把产学研合作作为引领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推进措施,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内容日益丰富、合作水平明显提升,已从初期的科技成果交流,发展到现在的技术、人才、信息等全方位合作,从单纯的成果转让发展到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我省推进自主创新的理念和品牌。
(一)通过产学研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以企业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中心为载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截至目前,依托我省重点骨干企业,建起了10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7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33家行业技术中心和61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达到%。全省65%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实行了联合开发,716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均与一家以上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40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有420多家重点企业在海外建立了研发机构或信息中心。
(二)通过产学研合作,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通过产学研合作,催生了一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群体,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xxx”期间,我省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万件,其中发明专利万件;授权专利万件,发明专利授权3889件。开发完成了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全连续mdi成套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和全氟离子膜、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动车组高速转向架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有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培育创建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266个,中国驰名商标368个。
(三)通过产学研合作,促使众多高水平成果在我省企业实现了有效转化。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了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结合更加紧密,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创新机制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大大加速。“xxx”以来,全省企业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万项,项目投产率达到85%。连续举办十九届产学研展洽会,累计签订的产学研合同6000多项,促使XX多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在我省实现了转化,为企业解决了1100多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实现直接经济效益700多亿元。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四)通过产学研合作,使企业高层次创新队伍不断壮大。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培养和聚集高层次创新队伍的重要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吸纳社会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了条件,使高层次人才有了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施展才华和实现价值的良好机遇。近年来,我省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通过委托培养,共建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企业实训基地842个,在工业领域培育了42个“泰山学者”岗位和8个山东省创新团队,建起了百名技术创新专家库,在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8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万人,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万人,拥有博士学位的2717人,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五)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产学研合作是加快产业集聚的重要纽带。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了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的整体效应,提高了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形成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50个,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356个。山东省机械行业技术中心、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与滕州市共建了机床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发研究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产品,孵化了一批机床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机床产业特色聚集区。禹城市依托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山东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创新实体,着力培育生物产业集群,建立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我省产学研合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家采取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得益于广大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真抓实干,艰苦拼搏,也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开拓创新,积极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产学研合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整体推进的合力相对薄弱;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动力,难以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教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服务于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支撑平台不健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更新观念,科学务实,推动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
“xx”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和攻坚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使我省产学研合作再上新水平。
(一)紧紧围绕落实工业“双轮驱动”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工业发展“双轮驱动”,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时代要求和山东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必须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企业、科技、教育协同推进的合力。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要依托我省重点骨干企业,突出抓好发展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项目,特别是要围绕轮胎、造纸、酿酒、农机、家电等行业,遴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凝练一批大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联合攻关,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品。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重点围绕“四新一海”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新兴产业创新项目,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三方优势,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抢占产业制高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共3页,当前第2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