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竞赛与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7 05:05:51
发动和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是工会履行建设职能的重要手段,是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的主要措施。多年来,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为实现成都的发展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初,针对我市工交战线面临的严峻形势,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扭滑促升”的要求,市总工会和市经委组织了全市的“双百日”劳动竞赛。工交各企业纷纷紧急动员、群策群力、突出重点、拼博进取,阻止了工业生产继续滑坡,促使全市工业生产逐步回升,推动了企业生产内部挖潜,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交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安定团结,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促进了“四有”职工队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加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的职工达23万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68161条,创造价值5838万元。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1334次,培训职工达10万人。全市150项重点考核的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优质率达24%。全市有33户特困企业实现了减亏,13户企业有了盈利,全市停产 停产企业及职工分别比上年底下降了70%以上。在“双百日”竞赛中,全市共有1526个企业开展了竞赛,参赛职工达60多万人,竞赛中增产增收亿元,节约节支5008万元,人均增节元,超过人均增节200元的竞赛目标。
1991年,是“八五计划”执行的第一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决定”,市总工会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广泛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杯”劳动竞赛,全市有2040家企业投入了夺杯竞赛,占企业总数的%,参赛职工达72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近90%的企业主管部门、19个区(市)县和市总工会各产业工委都提出了相应的竞赛意见或方案。工交、商办、建筑、乡镇企业都相继开展了具有行为特点的竞赛活动。85%以上的企业二级单位根据小型、多样、切合实际的原则举办了各类竞赛活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级干部都反映出较大的竞赛热情。竞赛内容在强调“质量是成都的生命”这一主题,突出的前提下,由增产扩销,增收节支进一步向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切实提高经济效益方向发展。
在“质量、品种、效益杯”竞赛活动中,工交、基建、商办系统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职工技术水平,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物耗能源,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产品结构的调查和质量的提高。财贸系统以进一步开拓市场为中心环节,开展以提高效益和搞好优质服务的竞赛,为繁荣城乡市场支援工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用品需要作出了贡献。通过竞赛活动共实现增产增长率收亿元,节约节支8900万元,人均增节586元,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和国营大中型企业回升幅度分别达12%和10%,完成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重点考核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开发新产品527个,投产率达%,全市的工业生产在“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91年,市总工会结合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杯”劳动竞赛,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了“爱工厂、当主人、献良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各基层单位采取目标分解的方式,引导职工在提高质量上动脑筋,在发展品种上出主意,在节能降耗上想办法,使这一活动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全市共提合理化建议万件,实施万件,创经济价值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特别是创造效益在10万元以上的重大革新建议达到82项,标志着我市合理化建议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991年,市总工会在“质量、品种、效益杯”活动中,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成都市首届职工岗位技术大赛”,将全市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推行了前所未有的新潮。全市共有787个企业万名职工投入了群众性的岗位技术练兵活动,223个企业举办了267期技术培训班,针对主要工种培训了45800名等级技术工人。全市各系统、各单位共举办技术比赛510次,经过层层选拔,1266名职工参加了市级技术大赛的预赛,产生出426名选手参加12个工种的决赛,首届职工技术大赛组委授予116名职工为“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授予47个单位“成都市岗位技术比武先进单位”称号。这次大赛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职工技术水平,使全市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摸索出了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技术练兵比武活动的经验,为下一步在全市开展“学科学、学技术、爱岗位、当能手”活动起到了一定导向作用。
199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市总工会广泛动员和组织职工深入开展了以“效益优胜标”为主的三大主体竞赛活动。
全市2025个企业33万职工开展了竞赛,90%的工业局,19个区(市)县和各产业工委都相继组织了各类竞赛活动。市总工会对35户重点企业,6个行业(地区)对竞赛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召开了研讨会,对新形势下的劳动竞赛提出了对策,使竞赛的内容由8个领域扩展到13个领域。全市以“短、平、快、灵、活、精”为主要形式的竞赛活动达66种,劳动竞赛在新形势下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竞赛,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市提前一个月完成生产任务,重点考核的150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优质产品产值率为%,比上年上升%,试制和开发新产品679项,投产率达%,全年共增产增收亿元,节约节支9075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亿元和17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增长。
1993年,市总工会根据企业资金短缺,交通能源紧张,原材料缺乏的状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广泛动员职工开展了“上台阶、创水平、增效益”劳动为主线的系列群众生产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各企业全树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群众,多次掀起了竞赛的高潮,市政府表彰25个“利税务局大户”,15个“扭亏为盈亏增盈大户”,11个“节能降耗大户”。该竞赛活动为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94年,市总工会和市经委围绕企业经营机制,认真贯彻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方针,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项目万件,实施万件,创经济价值亿元,其中创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81项,从市总工会和市纪委按《条例》对成果进行评选,评选表彰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7项。
1996年,为实施我市“xx”计划和XX年远景德镇规划目标,市总工会在全市企业中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开展了以“学技术、当能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活动和“三提高、两降低、扭亏转盈”,创先进劳动竞赛活动,各基层单位广泛动员,认真组织使两次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实效。97年初市政府表彰了劳动竞赛先进企业100个,优秀工人100名。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990年初,针对我市工交战线面临的严峻形势,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扭滑促升”的要求,市总工会和市经委组织了全市的“双百日”劳动竞赛。工交各企业纷纷紧急动员、群策群力、突出重点、拼博进取,阻止了工业生产继续滑坡,促使全市工业生产逐步回升,推动了企业生产内部挖潜,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交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安定团结,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促进了“四有”职工队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加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的职工达23万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68161条,创造价值5838万元。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1334次,培训职工达10万人。全市150项重点考核的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优质率达24%。全市有33户特困企业实现了减亏,13户企业有了盈利,全市停产 停产企业及职工分别比上年底下降了70%以上。在“双百日”竞赛中,全市共有1526个企业开展了竞赛,参赛职工达60多万人,竞赛中增产增收亿元,节约节支5008万元,人均增节元,超过人均增节200元的竞赛目标。
1991年,是“八五计划”执行的第一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决定”,市总工会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广泛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杯”劳动竞赛,全市有2040家企业投入了夺杯竞赛,占企业总数的%,参赛职工达72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近90%的企业主管部门、19个区(市)县和市总工会各产业工委都提出了相应的竞赛意见或方案。工交、商办、建筑、乡镇企业都相继开展了具有行为特点的竞赛活动。85%以上的企业二级单位根据小型、多样、切合实际的原则举办了各类竞赛活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级干部都反映出较大的竞赛热情。竞赛内容在强调“质量是成都的生命”这一主题,突出的前提下,由增产扩销,增收节支进一步向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切实提高经济效益方向发展。
在“质量、品种、效益杯”竞赛活动中,工交、基建、商办系统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职工技术水平,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物耗能源,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产品结构的调查和质量的提高。财贸系统以进一步开拓市场为中心环节,开展以提高效益和搞好优质服务的竞赛,为繁荣城乡市场支援工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用品需要作出了贡献。通过竞赛活动共实现增产增长率收亿元,节约节支8900万元,人均增节586元,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和国营大中型企业回升幅度分别达12%和10%,完成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重点考核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开发新产品527个,投产率达%,全市的工业生产在“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91年,市总工会结合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杯”劳动竞赛,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了“爱工厂、当主人、献良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各基层单位采取目标分解的方式,引导职工在提高质量上动脑筋,在发展品种上出主意,在节能降耗上想办法,使这一活动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全市共提合理化建议万件,实施万件,创经济价值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特别是创造效益在10万元以上的重大革新建议达到82项,标志着我市合理化建议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991年,市总工会在“质量、品种、效益杯”活动中,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成都市首届职工岗位技术大赛”,将全市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推行了前所未有的新潮。全市共有787个企业万名职工投入了群众性的岗位技术练兵活动,223个企业举办了267期技术培训班,针对主要工种培训了45800名等级技术工人。全市各系统、各单位共举办技术比赛510次,经过层层选拔,1266名职工参加了市级技术大赛的预赛,产生出426名选手参加12个工种的决赛,首届职工技术大赛组委授予116名职工为“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授予47个单位“成都市岗位技术比武先进单位”称号。这次大赛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职工技术水平,使全市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摸索出了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技术练兵比武活动的经验,为下一步在全市开展“学科学、学技术、爱岗位、当能手”活动起到了一定导向作用。
199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市总工会广泛动员和组织职工深入开展了以“效益优胜标”为主的三大主体竞赛活动。
全市2025个企业33万职工开展了竞赛,90%的工业局,19个区(市)县和各产业工委都相继组织了各类竞赛活动。市总工会对35户重点企业,6个行业(地区)对竞赛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召开了研讨会,对新形势下的劳动竞赛提出了对策,使竞赛的内容由8个领域扩展到13个领域。全市以“短、平、快、灵、活、精”为主要形式的竞赛活动达66种,劳动竞赛在新形势下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竞赛,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市提前一个月完成生产任务,重点考核的150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优质产品产值率为%,比上年上升%,试制和开发新产品679项,投产率达%,全年共增产增收亿元,节约节支9075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亿元和17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增长。
1993年,市总工会根据企业资金短缺,交通能源紧张,原材料缺乏的状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广泛动员职工开展了“上台阶、创水平、增效益”劳动为主线的系列群众生产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各企业全树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群众,多次掀起了竞赛的高潮,市政府表彰25个“利税务局大户”,15个“扭亏为盈亏增盈大户”,11个“节能降耗大户”。该竞赛活动为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94年,市总工会和市经委围绕企业经营机制,认真贯彻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方针,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项目万件,实施万件,创经济价值亿元,其中创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81项,从市总工会和市纪委按《条例》对成果进行评选,评选表彰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7项。
1996年,为实施我市“xx”计划和XX年远景德镇规划目标,市总工会在全市企业中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开展了以“学技术、当能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活动和“三提高、两降低、扭亏转盈”,创先进劳动竞赛活动,各基层单位广泛动员,认真组织使两次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实效。97年初市政府表彰了劳动竞赛先进企业100个,优秀工人100名。共3页,当前第2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