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质检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但我仍然记得刚来大千的时候。这也证明我仍然是一名“新”员工。可是“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在我眼里、在这个环境里已经不是那么陌生。记得刚来的时候,给我第一印象工厂里好大,东西好多,好杂。有好多我没接触、不知道的东西。而现在我感觉我每天走过的步伐是一定的,但方向却越来越少,而我想做的是能不能让它在心底变得更少一些。
临近年末,回顾近一年的工作,个人有很多感触,我经常会问自己一句话,“我没有白拿老板的工资吧?”起初我会认为我的努力、付出与回报会是逆差。因此,才会让我有一种紧迫感,加快脚步的去追赶别人,超越别人,可是一棵小草越长大,它遇见的世界也越大,遇到的风雨也越多。
工作之一,dn600补偿器,接管两头耳板各四片,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么细小的细节,后来图纸看的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便觉得有许多“不对称”的地方。
dn600补偿器耳板,实际点焊两头各三片,查图纸没错,问焊工,则回答“没事,以前一直是这么干的”可是准备领料个数各个在我眼里,领料的确按两头各四片来领,问上面,上面知道,说没事;问下料,下料个数准确;问技术,技术图纸上明确表明,若改图我们不知道,也有道理可说。整条线清晰明朗了,可是我在其中担当的是什么角色?耳板不大,所用材料并不多,可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耳板,如果在涉及和耳板一起用到的拉杆、螺母,拉杆、螺母的采购,资金的利用等问题,都是一连串的,而我只能掌握我所检验的范围。
工作之二,质检工作流程的衔接,由于一直以来对产品尺寸的要求不是很严,产品尺寸在可用范围内即可,所以到了装配工序,经常会出现尺寸配合上的空余,间隙过大或过小,使得焊接时出现质量隐患。经过部门内同事互相沟通、调节仍有缺陷之处,这在我专职检验的这一块深有体会。
关于产品的尺寸公差问题,控制不好,难于控制的是长度尺寸,有时候产品完成之后长度超差40~50mm,可是产品已经生产出来,过程中各组件的尺寸也在公差范围之内,可是成品却离技术图纸要求甚远,请示上级领导,可用,没问题!可是图纸标明的公差要求±9有什么用?以后我该怎样判断?这样是不是意味可以不要公差要求,或加大公差范围以客户可以接受为标准?这让我很难做。
另,对于外协件,委外加工部件进厂后仍需进一步返修问题:
日期
编号
品名
规格
供货单位
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数(返修)
备注
1393
单外丝
zg4″
晟川
长度短16内孔要求φ90,实际φ102;外径要求φ108,实际φ114
16
让步接收
1447
插口端管
-110-j
盛达
插口同轴度不合格,插口机加不均匀
8
让步接收
这样的问题,自己修?花的是全部的资金,买回来的是仍要自己修补的次成品,而且来料验过之后直接用到装配,一边用一边修,可是来料检验已经验过一次,现在又要验一次,而且经常蒙混过关,到了下一工序或成品检验又查出来的时候又给我一个骂名,过程检验你看什么来着?有的时候记不住那么多该修补的地方,告诉一个人,他也不会马上去修补,给这一步工作加大很多麻烦。
我是一名检验员,我很自责我没有拿出强劲有力的证据去阻止或发现一些质量弊病,有的隐患根本看不见,我是在工作,可我不想让我的工作只是重复每天常走的“路线”,如果每天的生活都看作是吃饭和睡觉,那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
没有新鲜的感觉,没有挑战,没有意思!
可是,它还是我的工作。
制度确实需要完善,而且起的作用真的很大很大。XX年,个人感觉我是成长的,伴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取着,过去的都会永远过去,谁也不会把昨天的错误涂改,而这恰恰可涂改的地方正是我们每个人即将要面对的阻碍,早晚会有一天再次相遇,而这个时候我想我应该会记得我与“它”相识。
此致
敬礼
质检部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