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文化探究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一、研究背景:
柯岩风景区依托千年越文化,彰显绍兴独具特色的石文化、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名士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乃绍兴久负盛名的传统旅游胜地。自三国以来因历代开山采石造就了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历经百年相继开凿而成的奇石”云骨”和精雕而成的弥勒石佛,更是众多景观中的精品。千百年来,随着自然景观的点缀和宗教文化的介入,加上文人墨客的点染,到清代,已形成著名的”柯岩八景”。其中有展现石景的弥勒佛像、云骨、七星岩、蚕花洞,又有展现鉴湖水景的五桥步月、南洋秋泛等景致,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交融的旅游资源宝库。
利用八百里秀美湖光山色精心打造的鉴湖景区,展现了绍兴母亲湖”昔日”的风采,凸现了绍兴特有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的丰富内涵。游客可坐画舫、乌篷船,泛舟鉴湖;可漫步白玉长堤,赏美景秀色;还可上”葫芦醉岛”,品酒听曲。
新世纪之初,柯岩风景区将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平面故乡还原成建筑实体,构成鲁镇景区。”小镇”包容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曲等诸多文化元素,再现绍兴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
如今,柯岩风景区已形成柯岩、鉴湖、鲁镇等三大景区,成为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旅游景区。
二、研究目标:
1.探究石佛的形成、云骨的来由,了解柯岩的历史沿革;
2.亲临镜水湾、坐乌篷、看社戏、品黄酒,感受越中文化;
3.游”越台名士乡”、登”日月同辉台”、入”名士纪念馆”,传承名士精神;
4. 访鲁镇,会阿q、祥林嫂,品绍兴美味,走进鲁迅的小说;
5.泛舟鉴湖,饱览湖光山色、欣赏琴笛遗韵、领略古桥风韵;
6.游览柯岩风景区、鲁镇景区、鉴湖景区,领略越地文化,更知我绍兴、爱我绍兴。
三、研究分工:
组长 唐雨钦 负责全组工作的协调,并负责写研究报告,其它组员中 孙露 和 魏律帆 进行采访,并写成体会文章。 徐超 和 王琴 去查资料,并写成文章。
四、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现场采访、参观景区、网络查找
五、研究过程:
左右写好开题报告,报学校批准,左右开始活动, 组参观柯岩风景区,开始查找资料,写好体会文章。左右开始与研究报告,并交傅老师、郦老师指导,.交学校参加评比。
六、研究收获及体会:
(一)、云骨与石佛(采写人: 孙露 )
柯岩风景区,是一处石文化积淀深厚的胜地。 是一座自然风光与园林艺术有机结合而千古不朽的景城。 是一方历代名士、官宦乡绅、淑女佳人、寿翁稚童纷至沓来而留连忘返的休闲热土。
我们查资料知道:在汉之后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数以百计的采石工聚集在这里。柯山,成了采石山。三国归晋,南北朝代晋而起,隋炀帝开凿运河游哉悠哉,其间四百年,历近二十代石工,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半座石山。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也许是天意所在,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在被挖去的半座石山的区域中,竟留下两“柱”孤岩,一左一右,一胖一瘦,浑然兀立。这一奇异的石景,令后来的石工们为之动容,为之心惊。而这就是云骨和石佛的前身。
云骨和大佛岩彼此出于同一座山岩,由于彼此所承载的文化不同,所拥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为知识分子,后者知音多为百姓大众,当然也不乏专业佛教人士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
1、云骨
我们进入柯岩风景,第一个到来的景点就是“云骨”。“云骨”景点,位于石佛景点之东首,与石佛东西相对。这天下奇观的云骨几乎是在石佛问世的同时,脱胎而出。
这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处不足1米。奇石之中、上部形丰而凹凸险峻。远远望去,此奇石宛如一柱烟霭,袅袅升腾。故文人墨客赐它一个雅号“炉柱睛烟”。在距地面20余米处,刻有两个隶书大字:云骨。系清光绪年间所刻。岩顶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当代一位专家测定,其寿命已逾千年。
据传,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在开凿石佛之际,注意到邻近有一处孤岩颇具灵气,便就势将它凿成一尊香炉。
石香炉既已存在,围绕着它采石的石工们哪有不避让之理。就这样,周围的岩石被挖去后,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访越至此,见此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日,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便在其搭棚拜石处筑亭纪念,亭曰”拜石亭”,奇石与亭之间的一座小石桥则名为”绕石桥”。
拜石亭有一幅对联:“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与“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一样,表达了观者对“云骨”的赞美。
2、石佛
面对20多米高、池中突兀的石佛,使人浮想联翩,疑团丛生,石佛何人而为?何时而成?
相传,在孙吴赤乌年间,有自称柯氏的石工,就动工凿造这尊传世于今的石佛。由“云骨”向西到了“石佛”景点。石佛”景点,位于石佛景区北端,四周被石佛池包围着,作为石佛载体的这方巨石尚与整座山体相连,只比周围的山体高出数丈罢了。当其它的石工为生计而忙于在它周围采石时,柯氏石工竟以父、子、孙三代相传而倾注全部精力开凿这尊石佛。(资料)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背后有着一位富有实力的沈姓绅士。其人自北方迁居会稽,家拥万贯,常对家人云:“人称吾门为富贵之门,何为‘富’?能拿余金给予他人者,可称‘富’;何为‘贵’?能站立高处帮助有需求者,即为‘贵’。”这位绅士身体力行,亦以父、子、孙三代相传,以千金资助那柯氏三代石工开凿石佛,终于使柯岩石佛得以问世。(资料)
所以当我们面对石佛对古代能工巧匠们的献身精神、艺术才华产生无限敬意的时候,千万不可忘记他们背后的另类人物。
我们应该知道,柯岩石佛在问世之初,其佛足周边尚是岩坡。崇佛者可以方便地爬到佛足边,探身到佛手边,抚摸佛足和佛手,示与大佛表示亲热,与大佛心心相通。
为了让凡人的祈祷,能句句进入佛耳,石佛的开凿者匠心独具,运用浪漫的手法将佛耳缕空,使其两耳得以贯通。据测,这石佛耳洞之高竟达米,耳洞中可允一小孩直立通过。共8页,当前第2页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