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13 04:22:12
车船零部件行业是我市机电系统特色产业,占全系统产销2/3以上,效益一直很好,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嘎然停顿,我市车船零部件行业产销也呈逐月下降态势,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资金紧缺。这一轮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现状如何,进一步如何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机电工业协会通过走访、座谈及书面征求意见,对这一产业发展态势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这一产业进一步稳定发展的基础并未改变,国家去年年底以来密集出台的调整、振兴汽车、船舶产业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发挥作用。省内汽车工业正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利用这一时机发展产业集群,积极调整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在新一轮产业启步中,实现高增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业发展基础情况
**现有车船零部件企业50余户,其中7户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余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XX年安徽省政府确认**市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定atg活塞环公司、百协精密锻造公司、金光机械股份公司等为基地首批骨干企业。XX年,**进一步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现有产品品种200余类,按系统分类有:
汽车发动机关键零件:活塞环、缸套、压铸活塞、钢质模锻活塞、内燃机凸轮轴、活塞销。
发动机进排系统:气门座圈、气门导管、气门。
转向系统:转向节、叉车转向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悬架系统:汽车钢板弹簧、稳定杆、纽杆、汽车减振器。
传动系统:变速箱齿轮轴、精锻齿轮。
电源系统:蓄电池、电源设备。
中速船用柴油机。
围绕省内汽车配套,近年企业数、产品类别呈迅速放大之势,象油箱、仪表、座椅、随车工具、车内饰件及各种橡塑件、冲压件等,产品类别丰富。XX年即有8户车船零部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50强,当年实现销售收入接近35亿元,利税超6亿元。XX年效益虽下滑,但销售收入同比仍保持增长。
产品在进入领域有一定竞争力。产品结构上、活塞环、缸套、活塞、凸轮轴、转向节等都是关键零部件,有较高技术含量,汽(摩托)车活塞环,多(单)缸凸轮轴、气门座圈、叉车转向桥等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如活塞环占有率45%、凸轮轴占有率35%、叉车转向桥占有率50%以上。
从产业发展看,目前具备以下优势:
1、区位优势。**的地理位置,南北适中,位于北京至九龙,上海到成都中国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叉区域,国内生产汽车排名前20位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市周边范围内。上海汽车工业公司、江西昌河工业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富康及东风汽车公司,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的公司基本在**方圆300-500公里范围内。其中: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与其距离均在200公里半径内。
2、产业基础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都从农机配件逐步发展而来,企业在长久的坚持中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在专业生产中形成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人才、技术储备。
**汽车零部件主体是内燃机零部件。内燃机配套广泛,产品既为汽车配套,也为摩托车、农用车和船舶、工程机械配套,因此内燃机零部件从深度上说具有多层次,从广度上说具有国内国际配套和售后市场,量大面广,适宜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回旋余地很大,企业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技术上合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合肥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的研究在业界具有重要地位。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一直注重与国内一些著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技术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资源优势。**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人的聪慧灵敏,善于学习和创造精神。**市平均每年为全国各名牌大学培养输送万名以上的大学本科学生,这些人才成就学业后,随时可以为**的建设效力。**技工资源丰富,人员素质高。近年不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级技能人才可保证企业发展需要。
汽车零部件既是劳动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性产业,较高的人员素质、较合理的劳动力价格对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相对于沿海地区和发达的大城市,**的自然资源已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
4、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车船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早在几年前,就在开发区专辟了平方公里建立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枞阳、岳西、桐城等也都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专门园区,促进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还注重发挥行政优势,邀请汽车界领导、专家及汽车集团老总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二、行业发展空间状况
1、安徽汽车工业崛起将有利于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xxx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国务院新近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将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特别是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政策调整后,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我省汽车工业很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市场回升迅速,占有率逐步提高,随着汽车下乡等政策进一步发力,相信安徽汽车工业将会有更好的前景。省委、省政府重视奇端、江淮这两大自主品牌的发展,着力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汽车安徽。一是大力扶持奇端、江淮扩大规模。江淮集团从商用车领域进入商务车、suv,又切入轿车,今年三月已实现月销乘用车万台以上水平。奇瑞轿车在业内已形成一定的势力,目前登陆资本市场也是一切就绪。这些都为江淮、奇端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促进整车配套和产业集聚,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合肥、芜湖两市都雄心勃勃地表示在XX年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到300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合肥已超过100家,集聚芜湖在400家左右。三是产业技术市场的完善。为修补自主创新中汽车电子产品的短板,XX年,由奇端公司、江淮公司、中电集团38所、合肥工业大学、省汽车工业协会等签约成立安徽汽车电子联盟,目标是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共同研发、生产和经营汽车工业最急需的关键电子系统和部件。可以预见,在政府推动下,随安徽汽车工业的崛起,省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在集群效应下走上良性循环道路,相关技术、信息服务、产业配套、物流等都会得到较好改善。
2、安徽汽车产业崛起将进一步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
汽车企业为了发展混流装配、柔性生产,零部件短物流、准时化的要求更加严格,模块化供货配套是一种趋势。江淮、奇端的发展其意义一在本省,二在自主品牌。本土零部件进入自主品牌配套,相对进入外资品牌障碍要小,而就地配套的需要将有利于本省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处于芜湖、合肥之间,如同时为两户企业配套,**是理想的选择地。江淮、奇端的发展有利于我市相关园区吸引更多江浙零部件企业落户。
3、船舶工业高增长将促进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
近年,中国船舶工业迅猛发展,**船用柴油机公司抓住机遇,引进技术开发中速柴油机,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亮点,企业产销连年成倍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合同交货期已排到2012年。计划XX年生产800台,销售收入将达18亿元。船用柴油机的发展显示了船用配套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船用柴油机本身的配套产业潜力,我市在船用零部件产业上大有文章可做。
4、产业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未来几年的压力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芜湖、合肥汽车零部件的强势发展,有可能边缘我市多年形成的影响力。两市除具有就近配套优势外,还具有更多的科教资源,产业园区上,都有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还有信息产业部设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合肥则在长丰设立岗集汽车配件工业园,引进与江淮配套的江浙企业。二是大量引进投资者,部分产品可能面临同质化竞争,本地企业将面临江浙企业低成本的挑战。三是地区产业环境优势不突出,招商引资引力不足。亟需发展产业集聚,加强技术、信息、资金等现代制造服务业平台建设。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业发展基础情况
**现有车船零部件企业50余户,其中7户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余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XX年安徽省政府确认**市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定atg活塞环公司、百协精密锻造公司、金光机械股份公司等为基地首批骨干企业。XX年,**进一步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现有产品品种200余类,按系统分类有:
汽车发动机关键零件:活塞环、缸套、压铸活塞、钢质模锻活塞、内燃机凸轮轴、活塞销。
发动机进排系统:气门座圈、气门导管、气门。
转向系统:转向节、叉车转向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悬架系统:汽车钢板弹簧、稳定杆、纽杆、汽车减振器。
传动系统:变速箱齿轮轴、精锻齿轮。
电源系统:蓄电池、电源设备。
中速船用柴油机。
围绕省内汽车配套,近年企业数、产品类别呈迅速放大之势,象油箱、仪表、座椅、随车工具、车内饰件及各种橡塑件、冲压件等,产品类别丰富。XX年即有8户车船零部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50强,当年实现销售收入接近35亿元,利税超6亿元。XX年效益虽下滑,但销售收入同比仍保持增长。
产品在进入领域有一定竞争力。产品结构上、活塞环、缸套、活塞、凸轮轴、转向节等都是关键零部件,有较高技术含量,汽(摩托)车活塞环,多(单)缸凸轮轴、气门座圈、叉车转向桥等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如活塞环占有率45%、凸轮轴占有率35%、叉车转向桥占有率50%以上。
从产业发展看,目前具备以下优势:
1、区位优势。**的地理位置,南北适中,位于北京至九龙,上海到成都中国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叉区域,国内生产汽车排名前20位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市周边范围内。上海汽车工业公司、江西昌河工业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富康及东风汽车公司,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的公司基本在**方圆300-500公里范围内。其中: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与其距离均在200公里半径内。
2、产业基础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都从农机配件逐步发展而来,企业在长久的坚持中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在专业生产中形成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人才、技术储备。
**汽车零部件主体是内燃机零部件。内燃机配套广泛,产品既为汽车配套,也为摩托车、农用车和船舶、工程机械配套,因此内燃机零部件从深度上说具有多层次,从广度上说具有国内国际配套和售后市场,量大面广,适宜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回旋余地很大,企业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技术上合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合肥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的研究在业界具有重要地位。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一直注重与国内一些著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技术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资源优势。**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人的聪慧灵敏,善于学习和创造精神。**市平均每年为全国各名牌大学培养输送万名以上的大学本科学生,这些人才成就学业后,随时可以为**的建设效力。**技工资源丰富,人员素质高。近年不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级技能人才可保证企业发展需要。
汽车零部件既是劳动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性产业,较高的人员素质、较合理的劳动力价格对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相对于沿海地区和发达的大城市,**的自然资源已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
4、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车船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早在几年前,就在开发区专辟了平方公里建立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枞阳、岳西、桐城等也都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专门园区,促进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还注重发挥行政优势,邀请汽车界领导、专家及汽车集团老总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二、行业发展空间状况
1、安徽汽车工业崛起将有利于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xxx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国务院新近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将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特别是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政策调整后,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我省汽车工业很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市场回升迅速,占有率逐步提高,随着汽车下乡等政策进一步发力,相信安徽汽车工业将会有更好的前景。省委、省政府重视奇端、江淮这两大自主品牌的发展,着力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汽车安徽。一是大力扶持奇端、江淮扩大规模。江淮集团从商用车领域进入商务车、suv,又切入轿车,今年三月已实现月销乘用车万台以上水平。奇瑞轿车在业内已形成一定的势力,目前登陆资本市场也是一切就绪。这些都为江淮、奇端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促进整车配套和产业集聚,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合肥、芜湖两市都雄心勃勃地表示在XX年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到300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合肥已超过100家,集聚芜湖在400家左右。三是产业技术市场的完善。为修补自主创新中汽车电子产品的短板,XX年,由奇端公司、江淮公司、中电集团38所、合肥工业大学、省汽车工业协会等签约成立安徽汽车电子联盟,目标是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共同研发、生产和经营汽车工业最急需的关键电子系统和部件。可以预见,在政府推动下,随安徽汽车工业的崛起,省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在集群效应下走上良性循环道路,相关技术、信息服务、产业配套、物流等都会得到较好改善。
2、安徽汽车产业崛起将进一步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
汽车企业为了发展混流装配、柔性生产,零部件短物流、准时化的要求更加严格,模块化供货配套是一种趋势。江淮、奇端的发展其意义一在本省,二在自主品牌。本土零部件进入自主品牌配套,相对进入外资品牌障碍要小,而就地配套的需要将有利于本省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处于芜湖、合肥之间,如同时为两户企业配套,**是理想的选择地。江淮、奇端的发展有利于我市相关园区吸引更多江浙零部件企业落户。
3、船舶工业高增长将促进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
近年,中国船舶工业迅猛发展,**船用柴油机公司抓住机遇,引进技术开发中速柴油机,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亮点,企业产销连年成倍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合同交货期已排到2012年。计划XX年生产800台,销售收入将达18亿元。船用柴油机的发展显示了船用配套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船用柴油机本身的配套产业潜力,我市在船用零部件产业上大有文章可做。
4、产业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未来几年的压力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芜湖、合肥汽车零部件的强势发展,有可能边缘我市多年形成的影响力。两市除具有就近配套优势外,还具有更多的科教资源,产业园区上,都有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还有信息产业部设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合肥则在长丰设立岗集汽车配件工业园,引进与江淮配套的江浙企业。二是大量引进投资者,部分产品可能面临同质化竞争,本地企业将面临江浙企业低成本的挑战。三是地区产业环境优势不突出,招商引资引力不足。亟需发展产业集聚,加强技术、信息、资金等现代制造服务业平台建设。共3页,当前第2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