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校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8-28 18:26:34
一年来,我们在区教育局和学校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行风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我校行风工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领导机制,规范行风建设
学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教育行风建设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学校作为教育行业的一分子对此毫不懈怠,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逐项落实到了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健全领导机制。为加强对行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做到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设立了举报电话,规范了行风建设工作。
2.加强自律行为,规范了教师的各种行为。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召开全体教师会,对行风建设进行宣传发动,并在具体的工作中加强学校内部的监督。学校制订了教师师德考核细则,按规范要求每天组织人员进行检查,记录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我校每学期都要下发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和问卷调查,对安全、收费、减负、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教师职业道德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公布,向家长公布,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并多次召开家长会等,让他们了解学校工作的同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采取集中检查和平时座谈了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平时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对掌握的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并将结果纳入教职工的考核之中。对有损学校行风建设的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年内不得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实践证明,严格的要求规范了教职工的行为,提高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种集中精力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风气。
二、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了办学行为
1.严格控制作业分量。我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分量和难度,建立了监控机制,作业布置量有科学性和创新性,调动了全体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导处根据各年级的学科特点,制定了作业布置规定,规定了每天布置作业的科目,布置的数量,规定了作业批改等注意事项,并且对作业的布置情况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杜绝了一切不规范的作业。切实做到了每天的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确保学生在课间、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年终总结 )学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在8小时之内。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杜绝了加班加点现象,让学生在节假日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3.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按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平时的考察为主,每学期组织一次统一考试。我校建立了教师学科考试成绩与学生素质培养并重的评价机制,变单一的学科成绩评价为多项素质与能力的评价考评教师。
4.严格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我校严格执行国家“一费制”收费标准的规定进行收费,设立了收费公示栏。做到了不另立收费项目、不提高收费标准。对有困难的学生,统一按规定进行了减免救助,对需要帮困的学生进行了申请登记、核实,减免了书费和杂费,确保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辍学。我校对教师严格要求,及时检查,并将其纳入教职工考核工作中。如今本年度学校就进行了两次严格的收费及订学习资料的检查,我们制定了检查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小组,采取自查、抽查、与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了解,并对个别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严格的管理,杜绝了乱办辅导班、乱订学习资料、乱罚款、乱收费等各种不正当行为,使学校形成了集中精力抓教育,扎扎实实求质量的良好风尚。
[page]
三、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
我校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每学期都要开展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师德师生教育活动,并注重各种制度的建设,规范了教师的行为,提高了教师的专业道德素质。首先,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如:以学习“xx大”精神为契机,对全体党员教师进行了各项教育活动,增强了全体党员教师的责任感,发挥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常规教学日查制度、教学资料月查制度、教职工学习制度、课时备课把关制度”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及制度的建立,激发了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热情,杜绝了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第二职业和有偿补课的行为;弄虚作假、宣扬封建迷信的行为;随意指责训斥学生的行为;语言粗俗随便、让家长请客的行为,无组织、无纪律等有损集体荣誉和不利团结的行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经过一阶段的努力,我校行风建设、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体教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与时俱时,开拓创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今后,我校将组织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教师进行思想zz教育,不断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