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忙于考证?
发布时间:2024-08-11 12:15:32
走进大学校园,各类证书考试培训广告充斥着宣传栏空间。四六级、雅思、注册会计师、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驾驶证、软件工程师……各类证书培训,花样繁多。考职业资格证书,是当前大学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众多大学生心上的头等大事。
面对严峻的求职压力,大学生们心急!是否该考证?怎么考?且听各界人士怎么说。
大学生:考证有用吗?
小张毕业于一所非名牌大学,她告诉记者:“我们班同学从大二开始就参加各种各样的证书培训和考试,毕业前,全班绝大多数都有证书,有的人手里有三四个证书。我们不是一流大学,很多用人单位一看校名就把我们的简历放一边了,不考证不行,找工作时证书是能力证明啊!”
学会计专业的刘同学介绍说,他班里好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有的打算读ACCA或AIA。谈起参加这些考试的目的,他说:“注册会计师证书对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很有分量的;而AIA和ACCA是洋证书,一些同学想进外企,考这两个证书会有些帮助,而且也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会计行业是一个重经验的行业,有了这些证书,找工作会容易一些。”
李杨读的是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他已经获得英语六级证书,但他还打算考计算机等级证书和驾驶证。他说:“为了扩展自己的能力,班里同学都在考证,各种能力具备了,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考取这些证书是能力的重要体现。”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现在,根本没法统计大学生要考多少种证书,在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的发展趋势下,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准入证,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考证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但是,也有人对“大学生考证热”持相反意见。去年,刘强大学毕业,凭优秀专业课成绩被一家设计公司录用做景观设计。他说:“我没参加过社会上的培训,除了英语六级考试,我没考过其他证书。我的设计作品和专业成绩能证明我的能力,我相信用人单位会慧眼识珠的。”
谈及“考证”,大学生小江不以为然地说:“证书只是一张纸,不证明一定有能力。有能力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证书在能力面前是要低头的。我同学中也有很多人在考证,有的人为了考证还逃课,这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主次不分。大家情况不同,想法不同,反正我肯定不会这样做的。”
用人单位:证书能说明什么?
“学生应以专业为主,考证为辅,不能本末倒置。”这是采访中企业的普遍说法。
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女士对记者表示:“我们公司基本上每年都招应届毕业生。在录用大学生时,我们并不因为谁的证书多就会另眼相看,我们更看重学生在校的各科成绩,是否拿过奖学金、有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参加过社团以及有没有实习经历等等。”她认为:“至于英语水平,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基本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衡量标准,同时更看重其实际应用能力。目前,各种英语证书非常多,有的学计算机的学生却考了商务英语或物流方面的证书,这些证书确实比较热门,但我们认为这些学生做事比较盲目,缺乏主见;同时,考这些不相关的证书还会分散学习主业的精力。招聘应届生时我们还会考虑他们对专业的忠诚度及将来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建议大学生考证应该同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
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对记者说:“大学生考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理工的学生竟然去考中高级口译,真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学校:不该本末倒置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许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证热出现的前提是学生希望在就业市场上增加竞争力。”就复旦大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考证上相对比较理性,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证书基本上是学国政和行政的学生在考;学生们大多选择影响力比较大、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尤其是国际公认的证书。像外语、计算机、财会、法律、金融等方面的证书在校园比较热。“在选择证书时,学生之间会相互了解,相互影响。考证的过程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提升的过程,也可以在求职时提高竞争力。”
许玫强调:“如果大学生以逃课为代价去搏一张甚至多张所谓的‘就业通行证’,实际上是在耽误自己的主要学业,因此考证不应该影响正常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对于众多期望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的同学,上海市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建议:第一要慎重,不要什么热就考什么,也不要跟风;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需要,结合本人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第二要密切关注职场需要。第三,要量力而行,考虑自己的精力和经济能力,不要贪多。
AvenWang是一家国际资格认证上海代表处的部门主管,她向记者介绍:“目前有很多大学生为增加就业竞争力参加培训。我们这里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且大二、大三的学生都有,说明学生越来越早地为就业做准备了。我建议,大学生在选择考证书前,要想清楚今后的就业方向。比如,ACCA的内容涉及会计、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如果将来想进入财会、审计、金融等领域,可以考虑考ACCA证书,这对求职会很有帮助。如果想进入销售领域,学ACCA就要慎重了。”(郭影)
来源:职场指南
共2页,当前第2页12
面对严峻的求职压力,大学生们心急!是否该考证?怎么考?且听各界人士怎么说。
大学生:考证有用吗?
小张毕业于一所非名牌大学,她告诉记者:“我们班同学从大二开始就参加各种各样的证书培训和考试,毕业前,全班绝大多数都有证书,有的人手里有三四个证书。我们不是一流大学,很多用人单位一看校名就把我们的简历放一边了,不考证不行,找工作时证书是能力证明啊!”
学会计专业的刘同学介绍说,他班里好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有的打算读ACCA或AIA。谈起参加这些考试的目的,他说:“注册会计师证书对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很有分量的;而AIA和ACCA是洋证书,一些同学想进外企,考这两个证书会有些帮助,而且也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会计行业是一个重经验的行业,有了这些证书,找工作会容易一些。”
李杨读的是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他已经获得英语六级证书,但他还打算考计算机等级证书和驾驶证。他说:“为了扩展自己的能力,班里同学都在考证,各种能力具备了,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考取这些证书是能力的重要体现。”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现在,根本没法统计大学生要考多少种证书,在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的发展趋势下,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准入证,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考证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但是,也有人对“大学生考证热”持相反意见。去年,刘强大学毕业,凭优秀专业课成绩被一家设计公司录用做景观设计。他说:“我没参加过社会上的培训,除了英语六级考试,我没考过其他证书。我的设计作品和专业成绩能证明我的能力,我相信用人单位会慧眼识珠的。”
谈及“考证”,大学生小江不以为然地说:“证书只是一张纸,不证明一定有能力。有能力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证书在能力面前是要低头的。我同学中也有很多人在考证,有的人为了考证还逃课,这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主次不分。大家情况不同,想法不同,反正我肯定不会这样做的。”
用人单位:证书能说明什么?
“学生应以专业为主,考证为辅,不能本末倒置。”这是采访中企业的普遍说法。
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女士对记者表示:“我们公司基本上每年都招应届毕业生。在录用大学生时,我们并不因为谁的证书多就会另眼相看,我们更看重学生在校的各科成绩,是否拿过奖学金、有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参加过社团以及有没有实习经历等等。”她认为:“至于英语水平,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基本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衡量标准,同时更看重其实际应用能力。目前,各种英语证书非常多,有的学计算机的学生却考了商务英语或物流方面的证书,这些证书确实比较热门,但我们认为这些学生做事比较盲目,缺乏主见;同时,考这些不相关的证书还会分散学习主业的精力。招聘应届生时我们还会考虑他们对专业的忠诚度及将来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建议大学生考证应该同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
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对记者说:“大学生考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理工的学生竟然去考中高级口译,真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学校:不该本末倒置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许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证热出现的前提是学生希望在就业市场上增加竞争力。”就复旦大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考证上相对比较理性,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证书基本上是学国政和行政的学生在考;学生们大多选择影响力比较大、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尤其是国际公认的证书。像外语、计算机、财会、法律、金融等方面的证书在校园比较热。“在选择证书时,学生之间会相互了解,相互影响。考证的过程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提升的过程,也可以在求职时提高竞争力。”
许玫强调:“如果大学生以逃课为代价去搏一张甚至多张所谓的‘就业通行证’,实际上是在耽误自己的主要学业,因此考证不应该影响正常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对于众多期望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的同学,上海市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建议:第一要慎重,不要什么热就考什么,也不要跟风;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需要,结合本人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第二要密切关注职场需要。第三,要量力而行,考虑自己的精力和经济能力,不要贪多。
AvenWang是一家国际资格认证上海代表处的部门主管,她向记者介绍:“目前有很多大学生为增加就业竞争力参加培训。我们这里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且大二、大三的学生都有,说明学生越来越早地为就业做准备了。我建议,大学生在选择考证书前,要想清楚今后的就业方向。比如,ACCA的内容涉及会计、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如果将来想进入财会、审计、金融等领域,可以考虑考ACCA证书,这对求职会很有帮助。如果想进入销售领域,学ACCA就要慎重了。”(郭影)
来源:职场指南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