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保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7-12 06:08:14
中学语文新教材体现了培养语文素质,提高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尽管选文、结构、编排存在些许瑕疵,但毕竟是扭转教学效率低下、走出困境的实质性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明显滞后,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被动应付,势必难以走出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效率低下的困境。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大纲,达到新课标,笔者有些不成熟的思考,现不揣冒昧,就教于方家。
一、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长期以来,垄断语文教坛的就是一种教学结构——串讲分析,讲背景、正字音、析词义、分段落、归段意、明中心、理特点,几成定格。因此,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要的是突破传统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即以教师为主导,准确地把握讲析课文的限度;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课文的重点和学生的能力点为突破口,对教材的内容作精当的取舍。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教师的这种领导、支配地位只能通过“导”,而不是“扶”、“牵”或者其他方式来实现。“导”者,因势利导也,“因势”,就是说教师发挥其领导、支配作用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利导”,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的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去。“教师为主导”不同于“教师为中心”,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为主导”也不同于“教师为主讲”。教师应当把握好几个限度。首先是时间限度,一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应限定在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引导学生自己钻研和探究;其次是内容限度,对必讲的知识,务求用最经济的方法提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对可讲可不讲的知识,可根据学生对主要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悟性,若有必要可适当涉及,若无必要便省略不讲,当然,对不必讲的知识就应果断删除,以免冲淡主要内容的讲解。分析课文时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东西都塞给学生,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比如《项链》的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安排问题,又比如《孔乙己》是否真死的问题。同时应当允许学生存疑,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比如对鲁迅先生小说《药》的主题的不同理解,历来见仁见智,教师无需确定统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考你背”、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要授之以“法”,把“我讲你练”、“我导你学”、“我问你思”、让其“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就是以“培养方法,培养能力”为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只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宁老师提出,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在“皇帝”之前加修饰语,概括皇帝的性格特点。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皇帝的性格特点。第二件事,宁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在老师的耐心诱导下,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学生终于用一个“骗”字概括了故事内容。第三件事,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大人(特别是皇帝)都受骗,而小孩不受骗。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大量例子,通过讨论,得出“虚伪自私”是大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小孩没有私心,不但不受骗,还揭穿了骗子的骗局。最后学生都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了圆满解决,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新教材现代文阅读单元打破依文体界定单元的传统,分别以理清层次、概括要点、筛选信息、分析评价与借鉴吸收为能力点划定单元,单元教学要点清晰,单元间能力培养梯度合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课文为“例子”,落实单元及篇目要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切不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只会冲淡重点,游离要点,以致阻断阅读教学的主线索。课文教学中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一两个核心加以展开,唯此,才能体现落实新教材的相关要求,才是真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需强调的是,对新旧教材都入选的经典性篇目,教师要按照新教材的要求,扬弃曾经备写的教案,即使是以往自己感到得意的“灵感点”或“神来之笔”,如不符合新要求,也要忍痛割爱,敢于取舍,善于创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网络。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杰作《荷塘月色》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字字珠玉。教学中应将着力点放在品味语言上。在朗读中体会景语情语的典雅韵致;设计问题,阅读品味写景状物的生动蕴藉;也可摘取经典片断,设问比较,引导学生探究语言表达的精妙独到。文中有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可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丰富内涵:“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有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飞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意境丰厚优美。
二.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各有法。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与时俱进,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导读法、析因法、妙要列举法和整体感知等,不胜枚举。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精心设计导入语
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迅即转移到课堂上来,是提高一节课效率的重要环节。导入语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极大的热情和自主精神,使教学充满活力而显出勃勃生机。下列几例,可以为证。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阅读那精彩的小说,谁能忘记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可是一篇小说,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是不是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当然不是。只有那些为作者精心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些为作者所浓墨重彩尽情渲染的主要事件,才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本单元的文章,大都是文学精品,写人叙事,详略繁简安排得当。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这些精品,看看他们在写人叙事时,是如何做到“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吧。
这是小说单元的“单元导语”,教师自己的所问所答以及对本单元课文“写人叙事,详略繁简安排得当”的高度概括和要求学生们“看看他们在写人叙事时如何做到‘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提示,怎不诱使学生追究“为什么会那样?”。
罗·卢森堡说过一段趣话:米洛岛的维纳斯归根到底是由于她不讲话,才得以在千百年来保持她那美丽的妇女的殊荣。但如果她一开口说话,说不定她的魅力就烟消云散了。这话很含蓄——不开口的偶像,是暴露不出内心世界的,假如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她也许美丽可爱,也许虚有其表,怎样让开口的维纳斯魅力永在?那就得“慧于心,秀于言”——说话要注意语言美。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一、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长期以来,垄断语文教坛的就是一种教学结构——串讲分析,讲背景、正字音、析词义、分段落、归段意、明中心、理特点,几成定格。因此,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要的是突破传统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即以教师为主导,准确地把握讲析课文的限度;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课文的重点和学生的能力点为突破口,对教材的内容作精当的取舍。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教师的这种领导、支配地位只能通过“导”,而不是“扶”、“牵”或者其他方式来实现。“导”者,因势利导也,“因势”,就是说教师发挥其领导、支配作用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利导”,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的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去。“教师为主导”不同于“教师为中心”,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为主导”也不同于“教师为主讲”。教师应当把握好几个限度。首先是时间限度,一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应限定在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引导学生自己钻研和探究;其次是内容限度,对必讲的知识,务求用最经济的方法提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对可讲可不讲的知识,可根据学生对主要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悟性,若有必要可适当涉及,若无必要便省略不讲,当然,对不必讲的知识就应果断删除,以免冲淡主要内容的讲解。分析课文时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东西都塞给学生,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比如《项链》的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安排问题,又比如《孔乙己》是否真死的问题。同时应当允许学生存疑,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比如对鲁迅先生小说《药》的主题的不同理解,历来见仁见智,教师无需确定统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考你背”、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要授之以“法”,把“我讲你练”、“我导你学”、“我问你思”、让其“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就是以“培养方法,培养能力”为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只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宁老师提出,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在“皇帝”之前加修饰语,概括皇帝的性格特点。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皇帝的性格特点。第二件事,宁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在老师的耐心诱导下,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学生终于用一个“骗”字概括了故事内容。第三件事,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大人(特别是皇帝)都受骗,而小孩不受骗。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大量例子,通过讨论,得出“虚伪自私”是大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小孩没有私心,不但不受骗,还揭穿了骗子的骗局。最后学生都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了圆满解决,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新教材现代文阅读单元打破依文体界定单元的传统,分别以理清层次、概括要点、筛选信息、分析评价与借鉴吸收为能力点划定单元,单元教学要点清晰,单元间能力培养梯度合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课文为“例子”,落实单元及篇目要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切不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只会冲淡重点,游离要点,以致阻断阅读教学的主线索。课文教学中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一两个核心加以展开,唯此,才能体现落实新教材的相关要求,才是真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需强调的是,对新旧教材都入选的经典性篇目,教师要按照新教材的要求,扬弃曾经备写的教案,即使是以往自己感到得意的“灵感点”或“神来之笔”,如不符合新要求,也要忍痛割爱,敢于取舍,善于创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网络。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杰作《荷塘月色》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字字珠玉。教学中应将着力点放在品味语言上。在朗读中体会景语情语的典雅韵致;设计问题,阅读品味写景状物的生动蕴藉;也可摘取经典片断,设问比较,引导学生探究语言表达的精妙独到。文中有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可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丰富内涵:“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有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飞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意境丰厚优美。
二.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各有法。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与时俱进,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导读法、析因法、妙要列举法和整体感知等,不胜枚举。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精心设计导入语
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迅即转移到课堂上来,是提高一节课效率的重要环节。导入语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极大的热情和自主精神,使教学充满活力而显出勃勃生机。下列几例,可以为证。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阅读那精彩的小说,谁能忘记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可是一篇小说,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是不是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当然不是。只有那些为作者精心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些为作者所浓墨重彩尽情渲染的主要事件,才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本单元的文章,大都是文学精品,写人叙事,详略繁简安排得当。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这些精品,看看他们在写人叙事时,是如何做到“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吧。
这是小说单元的“单元导语”,教师自己的所问所答以及对本单元课文“写人叙事,详略繁简安排得当”的高度概括和要求学生们“看看他们在写人叙事时如何做到‘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提示,怎不诱使学生追究“为什么会那样?”。
罗·卢森堡说过一段趣话:米洛岛的维纳斯归根到底是由于她不讲话,才得以在千百年来保持她那美丽的妇女的殊荣。但如果她一开口说话,说不定她的魅力就烟消云散了。这话很含蓄——不开口的偶像,是暴露不出内心世界的,假如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她也许美丽可爱,也许虚有其表,怎样让开口的维纳斯魅力永在?那就得“慧于心,秀于言”——说话要注意语言美。共4页,当前第2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