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新农村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12 13:36:12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年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力图以此调查摸清实际,为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各方提供一份研究和决策依据。
集体经济告急,近1/3已资不抵债
总体上看,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多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有将近一半的村庄集体收入还不到5万元,而低于10万元的占到近60%。另外,收入高于50万元的村占%,高于100万元的村占到1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平均值为万元,剔除少量超过1亿元收入的特殊样本后,平均水平为万元。
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集体经济实力差距明显。西部、中部各有%、%的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而东部有近60%村庄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33%的村庄超过了100万元,而在西部和中部只有%和%的村庄能达到这一水平。
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
此次调查涉及XX年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结构看,每个村平均拥有劳动力1081人,务农的占%,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占%,外出打工的占%。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已转入非农产业。表7可见,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出的比例都比较高。东部地区的农村是劳动力的重要流入地。平均每个村吸收外来劳动力491人,外来劳动力与本村劳动力的比例接近1:3。
农民外出打工出现新迹象
长期以来,农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候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二是“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此次调查表明,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的迹象:一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到较大比例。调查表明,以常年外出计算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平均为%,其中东部23。55%,中部%,西部%。这表明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业;二是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从调查结果看,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平均为%,东部%,中部%,西部%。与劳动力转移率的地区性差异截然相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低,而西部举家外出率最高,常年外出的劳动力中已经有1/3实现了举家外出。这次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就业兼业性减弱;由“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由城乡间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逐渐增多。
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向外转移
各村拥有的3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为299人,东部323人,中部260人,西部298人。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构成看,常年外出打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全部村庄平均为154人,东部182人,中部120人,西部144人,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平均为%,比所有劳动力的转移率%略高。
在该项调查中,%的村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次村级调查的对象是村干部,可以看出,大部分村庄的于部认为能够转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已经转出,他们大都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供给的情况表示担忧。我们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进一步考察发现,近1/3的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都在80%以上。而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在80%以上的地区,大部分(%)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6页,当前第1页1 23456
调查发现,中西部农村尚有赋闲可转移的青壮年劳动力。从调查结果看,赋闲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全国平均每村48人,比例为%。东部赋闲率最低,为%,中部其次,为%,西部赋闲率最高,为%。这一情况表明,各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劳动时间上仍存在过剩现象,总体上中西部赋闲可转移的劳动力较多。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状况
村庄道路状况参差不齐,饮水困难问题尤为突出
调查地区村庄内道路的平均长度公里,其中硬化道路公里;77%的村饮水安全;41%的村饮水存在困难;55%的村有集中供水管道,这些村中自来水用户比例为68%。东部和中西部有明显差异。例如,江苏和上海每个村硬化道路的长度有8公里多,而广西不足1公里。饮水情况尤为明显,上海、江苏和浙江农村饮水基本全都安全,与之相比,青海、四川和甘肃等地存在饮水困难。
农村公共文化薄弱,文化设施普遍较差
调查地区53%的村庄在近几年中有过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在XX年,每村平均放映了场电影,剧团演出次。调查发现,上海和浙江农村举力、公共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最高,超过90%,贵州、内蒙古和广西比例最低,不到27%。陕西和河南的农村电影放映次数最多,贵州和河北最少;河南的剧团演出最多,而湖南最少。
调查村庄的文化设施普遍较差,有图书室村的比例为25%,有养老福利院的比例为%,有文化活动中心的比例为%,配备电脑村的比例为%。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和福利设施尤其比较薄弱,图书室拥有比例分别为%和%,文化活动中心拥有比例为%和%。东部地区超过80%村都配备了力、公电脑,而中西部村庄配备电脑村的比例都在10%左右。
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总体上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欠佳。比较而言,东部地区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农村的环境卫生设施情况要明显好干其它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例如,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半数以上村庄有垃圾集中收集点,上海达到100%,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多数没有实行垃圾集中收集,这个比例在26%或以下,差距很大,比例最小的是广西,只有2%。调查地区每村平均建公厕个数,东部也明显地高于中西部。这说明环境卫生设施的提供与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大的关联性。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程度。调查地区平均41%的村庄有环境污染问题,50%的村有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村庄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特征,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农村都有比较严重的情况。例如浙江、贵州、湖南有环境污染问题的村庄的比例分别为61%、61%和56%。青海和内蒙古的这个比例要低些,为17%~18%。
从污染源看,主要是污水和垃圾,其次是河道失去治理。一半的村所遭受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就是污水和垃圾。这个情况在东、中、西部各地区基本一致。
农村对各项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序
农村公共服务涉及内容较多,此次调查专门了解了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文化建设(%)、修路(%)、医疗网点(%)、垃圾收集(%)、厕所改造(%)、饮水(%)、污水处理(%)、建沼气(%)和用电(%)。各地区认可程度的排序情况有类似性。例如,除河北以外,其它16个地区均把文化建设认可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仅次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某些公共服务需求的认可程度则与地区有关。例如,浙江和上海的农村饮水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饮水不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来源公文有约)题,而四川、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则认为饮水是第一位或是第二位需要解决的问题。修路依然是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东、中、西部都有85%以上的村庄认为修路是新农村建设应迫切解决的问题。有相当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将垃圾收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和建沼气选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网点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选择此项需求的村民比例为?0%左右。将用电选为需要迫切解决问题的比例较低,均在40%左右。共6页,当前第2页12 345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年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力图以此调查摸清实际,为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各方提供一份研究和决策依据。
集体经济告急,近1/3已资不抵债
总体上看,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多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有将近一半的村庄集体收入还不到5万元,而低于10万元的占到近60%。另外,收入高于50万元的村占%,高于100万元的村占到1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平均值为万元,剔除少量超过1亿元收入的特殊样本后,平均水平为万元。
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集体经济实力差距明显。西部、中部各有%、%的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而东部有近60%村庄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33%的村庄超过了100万元,而在西部和中部只有%和%的村庄能达到这一水平。
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
此次调查涉及XX年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结构看,每个村平均拥有劳动力1081人,务农的占%,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占%,外出打工的占%。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已转入非农产业。表7可见,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出的比例都比较高。东部地区的农村是劳动力的重要流入地。平均每个村吸收外来劳动力491人,外来劳动力与本村劳动力的比例接近1:3。
农民外出打工出现新迹象
长期以来,农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候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二是“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此次调查表明,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的迹象:一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到较大比例。调查表明,以常年外出计算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平均为%,其中东部23。55%,中部%,西部%。这表明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业;二是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从调查结果看,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平均为%,东部%,中部%,西部%。与劳动力转移率的地区性差异截然相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低,而西部举家外出率最高,常年外出的劳动力中已经有1/3实现了举家外出。这次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就业兼业性减弱;由“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由城乡间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逐渐增多。
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向外转移
各村拥有的3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为299人,东部323人,中部260人,西部298人。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构成看,常年外出打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全部村庄平均为154人,东部182人,中部120人,西部144人,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平均为%,比所有劳动力的转移率%略高。
在该项调查中,%的村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次村级调查的对象是村干部,可以看出,大部分村庄的于部认为能够转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已经转出,他们大都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供给的情况表示担忧。我们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进一步考察发现,近1/3的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都在80%以上。而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在80%以上的地区,大部分(%)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6页,当前第1页1 23456
调查发现,中西部农村尚有赋闲可转移的青壮年劳动力。从调查结果看,赋闲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全国平均每村48人,比例为%。东部赋闲率最低,为%,中部其次,为%,西部赋闲率最高,为%。这一情况表明,各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劳动时间上仍存在过剩现象,总体上中西部赋闲可转移的劳动力较多。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状况
村庄道路状况参差不齐,饮水困难问题尤为突出
调查地区村庄内道路的平均长度公里,其中硬化道路公里;77%的村饮水安全;41%的村饮水存在困难;55%的村有集中供水管道,这些村中自来水用户比例为68%。东部和中西部有明显差异。例如,江苏和上海每个村硬化道路的长度有8公里多,而广西不足1公里。饮水情况尤为明显,上海、江苏和浙江农村饮水基本全都安全,与之相比,青海、四川和甘肃等地存在饮水困难。
农村公共文化薄弱,文化设施普遍较差
调查地区53%的村庄在近几年中有过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在XX年,每村平均放映了场电影,剧团演出次。调查发现,上海和浙江农村举力、公共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最高,超过90%,贵州、内蒙古和广西比例最低,不到27%。陕西和河南的农村电影放映次数最多,贵州和河北最少;河南的剧团演出最多,而湖南最少。
调查村庄的文化设施普遍较差,有图书室村的比例为25%,有养老福利院的比例为%,有文化活动中心的比例为%,配备电脑村的比例为%。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和福利设施尤其比较薄弱,图书室拥有比例分别为%和%,文化活动中心拥有比例为%和%。东部地区超过80%村都配备了力、公电脑,而中西部村庄配备电脑村的比例都在10%左右。
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总体上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欠佳。比较而言,东部地区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农村的环境卫生设施情况要明显好干其它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例如,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半数以上村庄有垃圾集中收集点,上海达到100%,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多数没有实行垃圾集中收集,这个比例在26%或以下,差距很大,比例最小的是广西,只有2%。调查地区每村平均建公厕个数,东部也明显地高于中西部。这说明环境卫生设施的提供与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大的关联性。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程度。调查地区平均41%的村庄有环境污染问题,50%的村有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村庄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特征,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农村都有比较严重的情况。例如浙江、贵州、湖南有环境污染问题的村庄的比例分别为61%、61%和56%。青海和内蒙古的这个比例要低些,为17%~18%。
从污染源看,主要是污水和垃圾,其次是河道失去治理。一半的村所遭受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就是污水和垃圾。这个情况在东、中、西部各地区基本一致。
农村对各项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序
农村公共服务涉及内容较多,此次调查专门了解了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文化建设(%)、修路(%)、医疗网点(%)、垃圾收集(%)、厕所改造(%)、饮水(%)、污水处理(%)、建沼气(%)和用电(%)。各地区认可程度的排序情况有类似性。例如,除河北以外,其它16个地区均把文化建设认可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仅次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某些公共服务需求的认可程度则与地区有关。例如,浙江和上海的农村饮水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饮水不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来源公文有约)题,而四川、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则认为饮水是第一位或是第二位需要解决的问题。修路依然是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东、中、西部都有85%以上的村庄认为修路是新农村建设应迫切解决的问题。有相当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将垃圾收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和建沼气选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网点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选择此项需求的村民比例为?0%左右。将用电选为需要迫切解决问题的比例较低,均在40%左右。共6页,当前第2页12 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