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林趣话》读后感
杨琼
“言吾之文就是语文”,“趣就是边走边取” 周老师的“说文解字”还在耳边回响,假期中,我也准备去“语林”中“趣话”一番。
《语林趣话》列举的都是一些最普遍的汉字,其中介绍汉字的来源时,也大部分来自《说文解字》。拿“巴”来说,《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可见,巴最初的含义是“蛇”意思。川鄂交界处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仍忌吃蛇肉的原因。当时的巴人崇拜蛇,所以以“巴”为名称。蛇与中国的文字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吃蛇肉的原因。当时的巴人崇拜蛇,所以以“巴”为名称。蛇与中国的文字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蛇是紧挨着地面爬行,所以有靠近的意思。如:巴着窗户看。也有粘住的意思,如:锅巴、泥巴。单是从“巴”字的甲骨文来看,也是像一条爬动着的虫。所以,才由此引申出后来的含义。《岳阳楼记》里曾描写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巴陵即岳阳。传说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有个名叫羿的部落酋长,曾在洞庭湖边杀死一条巴蛇,蛇骨堆了一座大山,因而岳阳就被称为巴陵。从这样故事来看,也不得不感叹古人造字的神奇。我想,作为语文老师,能在讲之乎者也的同时,也能给学生来点这样的故事,我们的课堂不就更加丰富有趣了吗?
看完这本书后,结合教学,我有这样一些思考。
追本溯源,与字词教学相结合。
每天课前的听写是我必做之事,我发现,学生书写汉字的错误可谓种类繁多,花色各异。但归结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字义。如“沧海”学生会写出“苍海”,实际上“沧”字是个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是水字的变形,是形旁,它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水有关;右边的“仓”是表示读音的声旁。《说文解字》说:“沧,寒也。”这是这个字的本义。学过的文章《列子 汤问》中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凉嗖嗖的;等到中午,就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一样。这里的“汤”是热水,“沧”就是冷的意思。深绿色的水也叫“沧”,水字旁的“沧”用来形容大海,所以叫“沧海”。草字头的“苍”是用来形容天空或周围环境的,所以叫“苍茫”。我想作为语文教师,将以上内容讲清楚了,学生自然也就能区分两个字的差别了。同时,由“沧”字还可以继续延伸,“沧”不光是大海,江水也可以称为“沧”。“沧海”原指深绿色的大海,古人对南部海域还知道很少,在他们眼前展现的只是东海、黄海、渤海,他们统称东海,也叫沧海。所以曹操在《观沧海》中有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的沧海,实际上是渤海。还有宋代学者严羽,写过两部书,一本叫《沧浪集》,另一本是《沧浪诗话》。从一个文字,随之联系的是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如余光中的《听听那雨声》,每次读,都深有感触。中国方块字的魅力无穷确是令人感动,余光中先生以深邃的目光,通过对汉字的立意分析,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拓开中文的迷人之处,“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在令人感叹仓颉的智慧的同时也感叹汉字的伟大。共2页,当前第1页1 2
探究发现,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有“汉字”专题。在这一专题中,包含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与英文的对比等内容。现代汉语中的汉字可以到甲骨文中,到铭文中,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去寻找其渊源。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连续使用了几千年而且还在使用中的文字。和世界上主要的其他文字比,汉字是最简洁的。同一个文件,中文版总是最薄的。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没有人不知道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行如流水的草书,秀丽的楷书,端庄的大篆小篆,不仅使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而且有的洋人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也把汉字条幅挂在中堂,以示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讲到汉字专题时,可以给学生举很多于汉字音形义有关的示例,带领学生感受汉字魅力!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功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古今对比,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
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字,这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我想,从汉字的本义入手,再来理解汉字的引申义、比喻义,自然也就不难了。如八年级下册学习的课文《核舟记》中,有个重点语句的翻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在这个句子中重点字词是“比”字,学生翻译过程中常用疏漏,实际上,“比”字写法很象形,像两个并列的人挨得很近,如王勃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脍炙人口的名句中的“比邻”就是近邻,也就是挨得很近的邻居。在此句中,也是使用了“比”字的本义,“挨着”。并由“并列”引申为“等到”的意思,如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中的“比至陈”,就解释为“等到”。文言文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自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地”。 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才有温度。
中文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喜怒哀乐,借助方块字,宣泄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汉字,更加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一本《语林趣话》 ,让我们看到汉字的古老历史和它的演变过程,看到中华灿烂文化!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