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竞聘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2-08-02 03:02:19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演讲竞聘,展示我自己。相信今天每个走上演讲台的人都做过思想斗争:到底参加不参加竞聘?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尤其是我,参加竞聘似乎很不是时候——面临休产假,身体很不方便。但是我想:产假只是暂时的,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工作。至于能不能成功的问题,还是要报着和平时工作一样的“但求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
说起来,我走上新闻工作的岗位,已经有12个年头了。最早接触新闻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个22岁的小姑娘。这些年来,我干过编辑,干过记者,现在在晚报经济部做采编一体的工作。我懂得编辑工作的辛苦,更明白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
新闻工作对人的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除了有比较高的文字水平和专业知识,还要有比较高的zz素养和大局意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甚至要有一定的交际知识。
每走到一个新的岗位上,该怎么干,我都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同时购买专业方面的书籍,广泛阅读同类报纸,充实自己。刚开始做记者时,我认真地学习过新闻采访写作方面的书籍,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让我写的稿件很快有了进步。做了编辑,我又买了《编辑学》学习专业知识。
我在记者部当记者时,编辑们都喜欢用我的稿件,他们说我写的稿件常常很新颖,思路清晰,病句、错字也很少,他们用起来很省劲。
我知道,对于一名有着十几年资历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想做一名记者很容易,但是想做一名优秀的记者,就需要自己付出汗水和智慧。“新闻”重在“新”,四季年年轮回,但是新闻如果年年都一样,春天讲“开春第一耧”,冬天讲煤炭涨价,而且讲不出什么新意来,那么读者读起来就味同嚼蜡。就是同样报道“开春第一耧”,报道煤炭涨价,我也要努力从中找出与往年不一样的内容,从中发掘新气象,发现新内容,力求写出新意。
在我看来,新闻的新,很大一部分要依赖于题材的新颖。是否有独特的新闻视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没有写过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记者能否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稿件。稿件的新颖,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前几年在记者部,我参加过包括两会、3·15在内的许多大型活动。每次参加之前,我总要认真地想一想,该从哪些方面发掘一些新鲜的东西,我从来不满足于例行的表面的报道,所以每次领导派我去参加大型活动,我总能拿回精彩的稿件,从来不让领导失望。
XX年,晚报成立了经济部,做起了几个周刊。对于记者们来说,做经济新闻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记者在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采写稿件,这相当于让天马行空的记者戴着镣铐跳舞。一听说要让自己到经济部,不少记者都往后缩。记者部主任推荐了几个人,其中就有我。说心里话,当时我也想往后缩,继续在呆在记者部,想写什么写什么,主任时不时给派个采访任务,干起来多轻松。但是我没有。一方面我觉得对于领导指派的工作不应该掂轻怕重,另一方面,我觉得,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越是有难度的工作,越能锻炼人,也越能出成绩。
我最初负责餐饮周刊的新闻。我记得当时正是春天,冰雪消融。万事开头难。第一篇餐饮新闻该写些什么,就是一个难题。我骑着自行车上了街。转着转着发现了,有两三家饭店门前挂上了宣传画,几条跃跃欲出的大肥鱼,上面写着“河开了,鱼肥了,开河鱼多少多少钱一斤”。在我的感觉中,开河鱼应该是黄河开河时候从河里打出来的鱼。那么,这些饭店里卖的,真的是黄河里的鱼吗?我走访了几家挂着宣传画的饭店负责人和水产部门,最后明白了:黄河处在禁渔期,严禁捕鱼,市场上卖的所谓开河鱼,并不是黄河里的鱼,这些鱼有的是从纳林湖等一些湖泊中打上来的,有些是人工喂养的鱼。我把这些写成稿件,同时介绍了一些饭店开河鱼的烹饪方法。做经济周刊的第一周过去了,领导对餐饮周刊的稿件表示了首肯,这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在餐饮周刊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地产周刊出现了问题。我记得,那段时间,负责地产周刊的一个叫刘和平的年轻记者每天眉头紧锁。一到编地产周刊的日子,编辑就在走廊里着急地走来走去,等着刘和平的稿件,嘴里念叨着“地产等于难产,地产等于难产”。有一天,刘和平提出要和我换,他做餐饮周刊,我做地产周刊,我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共2页,当前第1页1 2
我做地产新闻的第一步,是走访临河的各个售楼部,了解房屋销售的价格、行情,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因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做地产新闻不再是难题,编辑再也没有念叨过“地产等于难产”。后来,经济部推行采编一体,地产周刊由我一个人负责,没有专门的编辑了,这是题外话。我也很快在房地产业界有了一些名气,同时也交了一些朋友。房地产业的老板个个财大气粗、自视甚高,和我们打交道的营销策划人员又都有两把刷子。作为一名外貌平常、打扮也并不时尚的女记者,我凭什么让他们多看我两眼?让他们腾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和我聊天?我明白,除了我身后这张权威的主流报纸,我是凭自己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篇掷地有声的稿件让他们记住了我。没有人知道,为了让自己不再是房地产的门外汉,我托人从北京买回一摞专业书籍,有地产营销方面的、建筑方面的,我甚至买了房地产老板们感兴趣的关于住宅风水方面的书籍。我把这些书和我爱看的杂志《小说月报》、《读者》一起放在床头。阅读这些专业书籍,同样让我受益匪浅。我很快明白了房地产开发、建筑、销售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和一些销售手段,和业内人士交谈,我不再说凉话,他们也觉得我不是外行,和我交流没有障碍。
在做记者的这些年里,我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写文章,因为我深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记者,出去代表着巴彦淖尔日报社的形象。干了12年新闻工作,是一张报纸的舞台锻炼了我,是报社培养了我。12年来,我为新闻工作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己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新闻工作者。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和我一样,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内心深处,其实对新闻工作、对报纸有着很深的热爱之情。
我就要做妈妈了。我明白,家庭角色的转换,将使我更加富有责任感,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我也希望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和大家一起为报社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最后,给大家摆一摆我的硬件条件:大学本科学历,新闻中级职称。请大家支持我!谢谢。
共2页,当前第2页12
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演讲竞聘,展示我自己。相信今天每个走上演讲台的人都做过思想斗争:到底参加不参加竞聘?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尤其是我,参加竞聘似乎很不是时候——面临休产假,身体很不方便。但是我想:产假只是暂时的,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工作。至于能不能成功的问题,还是要报着和平时工作一样的“但求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
说起来,我走上新闻工作的岗位,已经有12个年头了。最早接触新闻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个22岁的小姑娘。这些年来,我干过编辑,干过记者,现在在晚报经济部做采编一体的工作。我懂得编辑工作的辛苦,更明白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
新闻工作对人的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除了有比较高的文字水平和专业知识,还要有比较高的zz素养和大局意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甚至要有一定的交际知识。
每走到一个新的岗位上,该怎么干,我都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同时购买专业方面的书籍,广泛阅读同类报纸,充实自己。刚开始做记者时,我认真地学习过新闻采访写作方面的书籍,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让我写的稿件很快有了进步。做了编辑,我又买了《编辑学》学习专业知识。
我在记者部当记者时,编辑们都喜欢用我的稿件,他们说我写的稿件常常很新颖,思路清晰,病句、错字也很少,他们用起来很省劲。
我知道,对于一名有着十几年资历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想做一名记者很容易,但是想做一名优秀的记者,就需要自己付出汗水和智慧。“新闻”重在“新”,四季年年轮回,但是新闻如果年年都一样,春天讲“开春第一耧”,冬天讲煤炭涨价,而且讲不出什么新意来,那么读者读起来就味同嚼蜡。就是同样报道“开春第一耧”,报道煤炭涨价,我也要努力从中找出与往年不一样的内容,从中发掘新气象,发现新内容,力求写出新意。
在我看来,新闻的新,很大一部分要依赖于题材的新颖。是否有独特的新闻视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没有写过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记者能否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稿件。稿件的新颖,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前几年在记者部,我参加过包括两会、3·15在内的许多大型活动。每次参加之前,我总要认真地想一想,该从哪些方面发掘一些新鲜的东西,我从来不满足于例行的表面的报道,所以每次领导派我去参加大型活动,我总能拿回精彩的稿件,从来不让领导失望。
XX年,晚报成立了经济部,做起了几个周刊。对于记者们来说,做经济新闻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记者在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采写稿件,这相当于让天马行空的记者戴着镣铐跳舞。一听说要让自己到经济部,不少记者都往后缩。记者部主任推荐了几个人,其中就有我。说心里话,当时我也想往后缩,继续在呆在记者部,想写什么写什么,主任时不时给派个采访任务,干起来多轻松。但是我没有。一方面我觉得对于领导指派的工作不应该掂轻怕重,另一方面,我觉得,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越是有难度的工作,越能锻炼人,也越能出成绩。
我最初负责餐饮周刊的新闻。我记得当时正是春天,冰雪消融。万事开头难。第一篇餐饮新闻该写些什么,就是一个难题。我骑着自行车上了街。转着转着发现了,有两三家饭店门前挂上了宣传画,几条跃跃欲出的大肥鱼,上面写着“河开了,鱼肥了,开河鱼多少多少钱一斤”。在我的感觉中,开河鱼应该是黄河开河时候从河里打出来的鱼。那么,这些饭店里卖的,真的是黄河里的鱼吗?我走访了几家挂着宣传画的饭店负责人和水产部门,最后明白了:黄河处在禁渔期,严禁捕鱼,市场上卖的所谓开河鱼,并不是黄河里的鱼,这些鱼有的是从纳林湖等一些湖泊中打上来的,有些是人工喂养的鱼。我把这些写成稿件,同时介绍了一些饭店开河鱼的烹饪方法。做经济周刊的第一周过去了,领导对餐饮周刊的稿件表示了首肯,这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在餐饮周刊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地产周刊出现了问题。我记得,那段时间,负责地产周刊的一个叫刘和平的年轻记者每天眉头紧锁。一到编地产周刊的日子,编辑就在走廊里着急地走来走去,等着刘和平的稿件,嘴里念叨着“地产等于难产,地产等于难产”。有一天,刘和平提出要和我换,他做餐饮周刊,我做地产周刊,我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共2页,当前第1页1 2
我做地产新闻的第一步,是走访临河的各个售楼部,了解房屋销售的价格、行情,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因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做地产新闻不再是难题,编辑再也没有念叨过“地产等于难产”。后来,经济部推行采编一体,地产周刊由我一个人负责,没有专门的编辑了,这是题外话。我也很快在房地产业界有了一些名气,同时也交了一些朋友。房地产业的老板个个财大气粗、自视甚高,和我们打交道的营销策划人员又都有两把刷子。作为一名外貌平常、打扮也并不时尚的女记者,我凭什么让他们多看我两眼?让他们腾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和我聊天?我明白,除了我身后这张权威的主流报纸,我是凭自己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篇掷地有声的稿件让他们记住了我。没有人知道,为了让自己不再是房地产的门外汉,我托人从北京买回一摞专业书籍,有地产营销方面的、建筑方面的,我甚至买了房地产老板们感兴趣的关于住宅风水方面的书籍。我把这些书和我爱看的杂志《小说月报》、《读者》一起放在床头。阅读这些专业书籍,同样让我受益匪浅。我很快明白了房地产开发、建筑、销售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和一些销售手段,和业内人士交谈,我不再说凉话,他们也觉得我不是外行,和我交流没有障碍。
在做记者的这些年里,我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写文章,因为我深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记者,出去代表着巴彦淖尔日报社的形象。干了12年新闻工作,是一张报纸的舞台锻炼了我,是报社培养了我。12年来,我为新闻工作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己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新闻工作者。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和我一样,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内心深处,其实对新闻工作、对报纸有着很深的热爱之情。
我就要做妈妈了。我明白,家庭角色的转换,将使我更加富有责任感,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我也希望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和大家一起为报社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最后,给大家摆一摆我的硬件条件:大学本科学历,新闻中级职称。请大家支持我!谢谢。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