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局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22 09:00:49
在市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年度就业再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新增就业情况。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345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117%、6800人的160%和1800人的167%,市指标30000人的112%、7500人的145%和2300人的1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低于省指标4%以内的个百分点、市指标%以内的个百分点。
小额贷款及培训情况。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6万元,占省、市指标6200万元的103%;新增创业培训2455人,占省指标2450人的100%、市指标人的123%;新增免费职业介绍12204人,占市指标10700人的114%;再就业培训5097,其中技能培训2081人,分别占市指标5000人的102%和人的104%;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16791人,占省、市指标14400人的117%。
转移就业及乡镇平台建设情况。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4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刘桥、临涣、南坪3镇第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16家,吸纳就业621人;第二批6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动工;农村新增转移就业11000人,占省、市指标8000人的138%,转移就业规模达到万人。
2、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年初联合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继续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6号)、《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淮政办[]38号)等三个重要文件,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二是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第一,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专门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免费服务,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重点推荐、限期安排上岗,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招聘活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第二,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联合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深入到乡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周”专项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组织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共举办1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返乡农民工432人,已实现成功创业198人,带动592人就业。第三,在帮扶困难就业人员就业方面: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帐,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帮扶24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迎接国庆60周年,开展“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全年共消除零就业家庭131户,帮助158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共6页,当前第1页1 23456
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年初,联合工商、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新审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家,全市累计28家,职业介绍机构从业人员全部参加了的职业指导员资格考试。在继续完善城市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上,按照“县区有窗口、乡镇有站所、村组有专人”的要求,着重加快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率先在百善、五沟、渠沟、高岳、烈山五镇和8个试点村建立了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统一了标识、台帐、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和专兼职人员。年初,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市职业介绍中心积极组织专人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共搜集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四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我局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在培育创业载体上出实招。在乡镇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实行与城市创业园同样的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目前,第一批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厂房12600平方米,吸纳16个项目入园创业。
五是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
(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1、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通过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依法行政,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认真落实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对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全局干部职工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为民、便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我局工作较为满意。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年度就业再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新增就业情况。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345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117%、6800人的160%和1800人的167%,市指标30000人的112%、7500人的145%和2300人的1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低于省指标4%以内的个百分点、市指标%以内的个百分点。
小额贷款及培训情况。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6万元,占省、市指标6200万元的103%;新增创业培训2455人,占省指标2450人的100%、市指标人的123%;新增免费职业介绍12204人,占市指标10700人的114%;再就业培训5097,其中技能培训2081人,分别占市指标5000人的102%和人的104%;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16791人,占省、市指标14400人的117%。
转移就业及乡镇平台建设情况。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4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刘桥、临涣、南坪3镇第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16家,吸纳就业621人;第二批6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动工;农村新增转移就业11000人,占省、市指标8000人的138%,转移就业规模达到万人。
2、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年初联合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继续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6号)、《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淮政办[]38号)等三个重要文件,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二是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第一,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专门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免费服务,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重点推荐、限期安排上岗,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招聘活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第二,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联合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深入到乡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周”专项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组织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共举办1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返乡农民工432人,已实现成功创业198人,带动592人就业。第三,在帮扶困难就业人员就业方面: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帐,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帮扶24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迎接国庆60周年,开展“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全年共消除零就业家庭131户,帮助158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共6页,当前第1页1 23456
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年初,联合工商、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新审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家,全市累计28家,职业介绍机构从业人员全部参加了的职业指导员资格考试。在继续完善城市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上,按照“县区有窗口、乡镇有站所、村组有专人”的要求,着重加快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率先在百善、五沟、渠沟、高岳、烈山五镇和8个试点村建立了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统一了标识、台帐、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和专兼职人员。年初,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市职业介绍中心积极组织专人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共搜集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四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我局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在培育创业载体上出实招。在乡镇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实行与城市创业园同样的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目前,第一批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厂房12600平方米,吸纳16个项目入园创业。
五是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
(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1、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通过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依法行政,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认真落实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对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全局干部职工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为民、便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我局工作较为满意。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