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文秘知识

大班半日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4-09-03 08:53:07

  一、晨间来园

  1、幼儿礼貌入园,教师热情接待。

  2、师生间互相问早,和幼儿简单交谈。

  二、晨间活动
必炼项目:跳
要求:幼儿练习双脚跳过小房子,发展跳跃能力。

  三、晨间谈话

  引导幼儿小组讨论:

  1、我们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对幼儿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3、剩下几天,我们可以做哪些事给幼儿园留下美好的纪念?

  四、早操

  要求:幼儿做操时情绪愉快,动作合拍、有力。

  五、喝开水、盥洗

  提醒幼儿多喝水,以免上火。

  提醒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后要及时洗手。

  六、教学活动(一)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加减

  王海哨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上节课幼儿已经学过了10的分成与加法,对于10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组成,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换、递增递减的规律。

  2、初步学习根据分合式列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活动准备:

  1 、《小朋友的书》 

  2、幼儿每人一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说几,你对几”,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玩法:教师先说出总数,比如5,然后边拍手边说道:“我说1,你对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道:“你说1,我对4”。教师继续出题,幼儿回答。

  二、学习7的组成练习

  1、幼儿每人一张圆点操作纸,将每排的圆点用笔划分为两部分,每一排的分法都要不一样。每分一次,都要将结果记录在右边的分合式里。

  2、幼儿相互交流结果,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做相应的记录。然后,引导幼儿数一数,7一共有几个分合式,这些分合式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感知互换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两个分合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帮助幼儿感知。

  3、教师总结:分合式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它的总数是不变的。

  4、幼儿检查自己是否将7的分合式全都写出来。如果没有,少了哪一个,把它填补上去。

  5、大家一起念一念7的分合式。

  三、学习根据分合式列7的加减算式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根据7的分合式可以得出哪几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来思考。如:7可以分成1和6,幼儿思考列出1 6=7;7-1=6,兵说出为什么。

  2、教师在引导幼儿列出算式的同时还要帮助幼儿理解算式,可以借助操作纸上的圆点来帮助幼儿理解。

  3、教师总结:7是总数,1和6是部分数,两个部分数1和6相加就等于总数7,而总数7减去一部分1,等于另一部分数6.

  4、幼儿在7的所有分合式旁边写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5、大家一起交流检查:根据7的分合式得出了哪些加减算式,一起来念一念。

  四、使用《幼儿用书》第八页“组成练习”,指导幼儿列出分合式。

  教学反思

    科学《10以内数的分成与加减算式》这一教学内容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孩子的课堂表现、能力反馈,我认为10以内加减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学懂、学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收获良多,具体反思如下:

  一、实物操作,获得加减经验、理解加减内涵。

  孩子获取、理解抽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说和动手操作。所以幼儿初学加减算式时,我注意投放多种不同的材料,以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反复的操作和交流中,学习、掌握加减算式的方法。

  二、形象教学,创设有趣情景、调动学习兴趣。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感兴趣,我就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结合色彩鲜艳的背景和逼真的图像演示,教幼儿加减算式。

  三、表象教学,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这是加减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表象教学可帮助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过渡。我在教5、6的加减内容时,由意识地删去故事情景和教学情景,只提供一些有代表意义的简单符号来帮助教学。

  四、组成推理,发展抽象思维。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幼儿对加减的含义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完全可以摆脱具体的形象,利用抽象数字进行学习。在教8的加减时,我就让幼儿根据组成来推断出其加减内容,这样幼儿的思维又推进了一步。

  五、关系交换,提高运算能力。

  《10以内数加减》学习后期,我从发展幼儿的思维出发,有意识地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运算的逻辑关系:如:加法的“变换关系”,即加数和被加数交换位置,其得数是不变的;加减的“逆反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这些关系,有利于幼儿举一反三,提高运算能力。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数量关系灌输给幼儿,而应引导幼儿发现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总之,我在进行加减教学时,注意通过循环渐进的方式安排教学活动,来保持幼儿对加减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性。

  七、区域活动

  1、合作天地: 利用大型积木让幼儿凭想象搭建“未来小学”提醒幼儿学校里应有各种场所,如:教学楼、餐厅、体育馆等。

  2.“蜡笔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礼物,给幼儿园留作纪念。主要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作品,如小纸盒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学会多动脑筋。

  5.奇妙的数:能利用废品制作的教玩具——套手指、沙漏等玩具进行加减法的练习。

  6.开心一课:情景表演“小学校”。

  八、教学活动(二)

  艺术《我看见的小学》

  设计意图:

     幼儿园大班的最后一学期是幼儿迈向小学的里程碑。再过几个月,他们将离开开心、难忘的幼儿园,升入小学。为了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进小学、尽快融入和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组织开展了“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在这主题活动里老师需要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

  活动目标: 

  1、用绘画的形式有选择地表现小学的特征,合理布局画面。

  2、加深对小学的印象及入学的向往。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小学生上课、已参观过小学的照片。

  2、布置好“我看见的小学”专栏标题,用于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过程: 

  1、小学什么样 

  我们去哪所小学参观过了?那儿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忆小学的主要场所及布局。

  2、我看见的小学

  小学都有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你们分别看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讲述教师一一出示相应的照片)

  你想画小学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你想怎么样画在画纸上?

  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绘画的内容及布局。

  3、我来画小学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在画面上表现出小学和小学生的特征。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