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3 03:59:14
××县××镇××村东距县城17公里,濂河沿村而过,这个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油种植得天独厚。全村7个村民组291户、999人,耕地面积1139亩。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优质粮油种植,草竹编织及劳务输出为主,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1元。
去年春,这个村××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依托农综开发建设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艰辛努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领导责任科学制定规划
去年春这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镇上确定党委书记包联,镇人大主席张建平带领三名得力干部驻村包抓项目建设。镇领导和村两委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参与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同时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文秘杂烩网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计划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攻涉及经济发展和服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了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按照村庄规划,近年路渠东西两边都建起了两层小楼,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街道式村落。但因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村千亩农田耕作田间没有通道,田间灌排不畅,村级活动场所狭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得到改善。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年来,村支部和村委会紧紧抓住农综开发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动员全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扎实抓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采取群众投资投劳,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的办法搞建设,共投资198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66万元,群众集资、筹劳抵资32万元),在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修成田间机耕路五条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筑物6处,保证了农业生产中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对长岭堰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干渠1150米,对渠道边农户门前渠坎统一用灰烧砖砌成仿古护栏,对干渠两边进行绿化、美化。三是对桂濂公路××段进行了集中整治。在本村820米公路两边的119户、420间房屋立面统一进行装饰,对人行道及院场1700平方米做硬化处理,统一种植香彰桂花等名贵树木6000余株,路边渠坎统一种植花草美化、绿化。四是高标准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在邻公路的集中地段调整土地亩,建起办公场所10间460平方米,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硬化院场1600平方米,建铁艺院墙300余米,篮球场、乒乓球台及简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及计生服务室集中设置。五是实施“一建三改”。农户新建沼气池100口,同步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内道路畅通,通讯、卫生、交通、供排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田间道路,水渠得到彻底治理,村级活动场所顺利建成,全村新建楼房240户685间,占总农户80%以上,桂濂路长岭郾两旁打造出长一公里的街道式小桥流水格调民居,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变。
三、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质无公害粮油基地。通过项目规划的实施,新修田间道路和u型渠,进行耕地综合治理,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上良种良法应用,使这个村的种植业走向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大两个编织,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村的大多村民都有草编、竹编技能,村上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搞好资金和营销服务,促进编织产业更大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村从事两项编织的农户263户,480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总劳力的90%和85%,仅此一项年收入410万元。三是依托建筑企业,发展劳务经济。村民熊春林在本村成立建筑建材公司,办有××规模最大的两个水泥预制厂,对外承包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不仅安排全村劳动力100人就地就业、拓宽了致富门路,还为企业创收超过300万元,并积极组织劳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62人,劳务收入达300万元,四是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村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村农民参合率超过90%,卫生计生服务正常开展,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解决,村上建起水塔,90%以上的村民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通过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一建三改”,公路、水渠及村民院落得到绿化、净化、美化。随着新村部竣工落成,村级文化活动室顺利完成,县上配发鼓乐、服装、道具、图书,建起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购置了学习娱乐必需的桌椅及电视电教器材,管理有序,活动正常,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新农村示范村正在形成。
去年春,这个村××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依托农综开发建设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艰辛努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领导责任科学制定规划
去年春这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镇上确定党委书记包联,镇人大主席张建平带领三名得力干部驻村包抓项目建设。镇领导和村两委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参与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同时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文秘杂烩网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计划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攻涉及经济发展和服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了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按照村庄规划,近年路渠东西两边都建起了两层小楼,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街道式村落。但因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村千亩农田耕作田间没有通道,田间灌排不畅,村级活动场所狭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得到改善。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年来,村支部和村委会紧紧抓住农综开发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动员全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扎实抓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采取群众投资投劳,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的办法搞建设,共投资198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66万元,群众集资、筹劳抵资32万元),在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修成田间机耕路五条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筑物6处,保证了农业生产中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对长岭堰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干渠1150米,对渠道边农户门前渠坎统一用灰烧砖砌成仿古护栏,对干渠两边进行绿化、美化。三是对桂濂公路××段进行了集中整治。在本村820米公路两边的119户、420间房屋立面统一进行装饰,对人行道及院场1700平方米做硬化处理,统一种植香彰桂花等名贵树木6000余株,路边渠坎统一种植花草美化、绿化。四是高标准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在邻公路的集中地段调整土地亩,建起办公场所10间460平方米,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硬化院场1600平方米,建铁艺院墙300余米,篮球场、乒乓球台及简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及计生服务室集中设置。五是实施“一建三改”。农户新建沼气池100口,同步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内道路畅通,通讯、卫生、交通、供排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田间道路,水渠得到彻底治理,村级活动场所顺利建成,全村新建楼房240户685间,占总农户80%以上,桂濂路长岭郾两旁打造出长一公里的街道式小桥流水格调民居,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变。
三、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质无公害粮油基地。通过项目规划的实施,新修田间道路和u型渠,进行耕地综合治理,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上良种良法应用,使这个村的种植业走向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大两个编织,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村的大多村民都有草编、竹编技能,村上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搞好资金和营销服务,促进编织产业更大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村从事两项编织的农户263户,480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总劳力的90%和85%,仅此一项年收入410万元。三是依托建筑企业,发展劳务经济。村民熊春林在本村成立建筑建材公司,办有××规模最大的两个水泥预制厂,对外承包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不仅安排全村劳动力100人就地就业、拓宽了致富门路,还为企业创收超过300万元,并积极组织劳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62人,劳务收入达300万元,四是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村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村农民参合率超过90%,卫生计生服务正常开展,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解决,村上建起水塔,90%以上的村民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通过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一建三改”,公路、水渠及村民院落得到绿化、净化、美化。随着新村部竣工落成,村级文化活动室顺利完成,县上配发鼓乐、服装、道具、图书,建起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购置了学习娱乐必需的桌椅及电视电教器材,管理有序,活动正常,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新农村示范村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