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13 00:57:33
在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如何搞好社区服务、完善服务体制、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特别是街道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作初浅探讨。
一、社区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社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目前,社区服务领域虽然在逐步拓展,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修修补补、理发和量量血压等服务项目比较普遍,而当前居民群众也很关心的金融保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教育等服务项目还不够普及,居民群众就近就地得到帮助比较困难,一般都要去有关职能部门咨询了解方能掌握。此外,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还不多,一些老小区除场地、经费难以落实外,文艺人才缺乏也是难点之一,对于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服务项目,诸如修理彩电、冰箱、电脑等,还是有局限的一面。
(二)社区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为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由于各个社区新旧不同、地域不一、基础各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设施的不平衡性。如有的社区是新建设居住区,条件优越,各类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而有的社区是老居民区,房屋陈旧,条件简陋,服务设施缺乏,居民群众在就医、休闲、娱乐等方面难以满足。如我街道的两个社区,有常住户4300余户,暂住户500余户,人口11600余人,由于是老式居民区,大多数居民仍然住在不配套的房子里,天封社区现仅有两处室外健身广场和一个医疗服务站,莲桥社区因无场地和房屋至今未建,居民活动空间很小,尽管琴桥音乐广场的建立给居民带来了欢乐,由于部分老年居民身体较差且远离广场,所以还是可望不可及。
(三)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服务质量不高是当前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一是服务等待时间长,居民一旦需要帮助,除个别简便的事项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上门解决,但遇有技术性较强的事项,上门服务的等待时间较长,有的甚至数日之久;二是服务收费标准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如一户居民家的煤气灶打不着火,师傅上门换了一只小小的铁片,收费要20余元;三是服务途径还不够便捷。如目前下岗失业人员的救助资金发放都是以街道为单位,每月安排三天。如我街道每月的7至9日发放,每次接待2800多人,发放资金90余万元,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同志增加了不便。又如现在的劳动就业信息不够畅通,真正提供给街道、社区两级的就业岗位很少,难以就近快捷提供就业信息;四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还不够充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事项从申请到最后批准同意,中间的环节过多,时间拖得较长。如现在的低保申报、企业申办、就业的落实等等,居民有怨言。
(四)社区服务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在社区建设中,上级部门提出一定的硬性指标和规定也是必要的,但不管社区的实际搞一刀切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做,既不利于社区的全面建设,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如一方面规定社区某某室某某所要达到多少面积,才能参加哪一级的评比,否则靠边站,从而挫伤了部分条件较差的社区干部积极性,影响了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对条件较好、新建的社区投入较大,各类设施建设可谓锦上添花。广大居民群众希望政府部门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老区的服务工作,老小区一般有三多,即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困难家庭多,为老区的居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条件,方便他们的生活。
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机制,完善网络。
在社区服务中,健全机制、完善网络是重要基矗目前,街居两级社区服务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如社区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党员联络站、社区医疗点、社区志愿者组织等等,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受到了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社区服务机制和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及辖区单位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网络。一是进一步规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赋予中心更大的权力。比如说,享受低保的审批、企业注册登记、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等都需要报上一级有关职能部门把关审批,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环节,延误了时间,而且降低了效率,群众不满意,能否在规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放权于社区服务中心(街道),除特殊情况外,正常的把关审批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施。二是街道服务中心负责各社区服务机制网络的管理和指导,改变现在的线多事多、工作重叠的现象,按照街道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对应于各个社区的服务机制、落实到具体人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防止和避免跨越式和跳跃式的管理形式,使社区工作有条不紊。三是非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由职能部门直接操作,社区居委会配合协助,减轻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为居民服务中去。四是进一步规范为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内容应该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群众的需求,都应是社区服务的范围,纳入到社区服务体系之中。同时,服务的形式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政府引导下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采取无偿和有偿(低偿)相结合的途径,志愿者服务作为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五是在街道和社区建立老年人和外来人口的联谊机制,有针对性开展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如我街道郡庙社区成立的外来人口协会和外来人口之家,作用发挥比较好,深受外来人口的欢迎。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在社区服务中,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一、社区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社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目前,社区服务领域虽然在逐步拓展,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修修补补、理发和量量血压等服务项目比较普遍,而当前居民群众也很关心的金融保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教育等服务项目还不够普及,居民群众就近就地得到帮助比较困难,一般都要去有关职能部门咨询了解方能掌握。此外,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还不多,一些老小区除场地、经费难以落实外,文艺人才缺乏也是难点之一,对于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服务项目,诸如修理彩电、冰箱、电脑等,还是有局限的一面。
(二)社区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为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由于各个社区新旧不同、地域不一、基础各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设施的不平衡性。如有的社区是新建设居住区,条件优越,各类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而有的社区是老居民区,房屋陈旧,条件简陋,服务设施缺乏,居民群众在就医、休闲、娱乐等方面难以满足。如我街道的两个社区,有常住户4300余户,暂住户500余户,人口11600余人,由于是老式居民区,大多数居民仍然住在不配套的房子里,天封社区现仅有两处室外健身广场和一个医疗服务站,莲桥社区因无场地和房屋至今未建,居民活动空间很小,尽管琴桥音乐广场的建立给居民带来了欢乐,由于部分老年居民身体较差且远离广场,所以还是可望不可及。
(三)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服务质量不高是当前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一是服务等待时间长,居民一旦需要帮助,除个别简便的事项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上门解决,但遇有技术性较强的事项,上门服务的等待时间较长,有的甚至数日之久;二是服务收费标准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如一户居民家的煤气灶打不着火,师傅上门换了一只小小的铁片,收费要20余元;三是服务途径还不够便捷。如目前下岗失业人员的救助资金发放都是以街道为单位,每月安排三天。如我街道每月的7至9日发放,每次接待2800多人,发放资金90余万元,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同志增加了不便。又如现在的劳动就业信息不够畅通,真正提供给街道、社区两级的就业岗位很少,难以就近快捷提供就业信息;四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还不够充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事项从申请到最后批准同意,中间的环节过多,时间拖得较长。如现在的低保申报、企业申办、就业的落实等等,居民有怨言。
(四)社区服务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在社区建设中,上级部门提出一定的硬性指标和规定也是必要的,但不管社区的实际搞一刀切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做,既不利于社区的全面建设,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如一方面规定社区某某室某某所要达到多少面积,才能参加哪一级的评比,否则靠边站,从而挫伤了部分条件较差的社区干部积极性,影响了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对条件较好、新建的社区投入较大,各类设施建设可谓锦上添花。广大居民群众希望政府部门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老区的服务工作,老小区一般有三多,即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困难家庭多,为老区的居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条件,方便他们的生活。
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机制,完善网络。
在社区服务中,健全机制、完善网络是重要基矗目前,街居两级社区服务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如社区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党员联络站、社区医疗点、社区志愿者组织等等,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受到了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社区服务机制和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及辖区单位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网络。一是进一步规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赋予中心更大的权力。比如说,享受低保的审批、企业注册登记、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等都需要报上一级有关职能部门把关审批,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环节,延误了时间,而且降低了效率,群众不满意,能否在规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放权于社区服务中心(街道),除特殊情况外,正常的把关审批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施。二是街道服务中心负责各社区服务机制网络的管理和指导,改变现在的线多事多、工作重叠的现象,按照街道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对应于各个社区的服务机制、落实到具体人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防止和避免跨越式和跳跃式的管理形式,使社区工作有条不紊。三是非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由职能部门直接操作,社区居委会配合协助,减轻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为居民服务中去。四是进一步规范为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内容应该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群众的需求,都应是社区服务的范围,纳入到社区服务体系之中。同时,服务的形式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政府引导下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采取无偿和有偿(低偿)相结合的途径,志愿者服务作为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五是在街道和社区建立老年人和外来人口的联谊机制,有针对性开展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如我街道郡庙社区成立的外来人口协会和外来人口之家,作用发挥比较好,深受外来人口的欢迎。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在社区服务中,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是有效载体。社区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社区资源不同,如zz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等。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各种组织和机构提出指导性意见,大力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评先争优的工作中去,鼓励他们把本单位内部资源向社区开放,为居民服务。二是各社区对辖区内的可用资源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区分类别,建立资源档案,由社区居委会与资源单位商定服务事宜,明确有偿与无偿,有偿标准原则上等同于该单位内部员工待遇。三是重视共享资源保护工作,如对辖区单位资源的利用,不能妨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向广大居民群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讲公德、讲文明、讲友谊,共同爱护各种资源,对于价格昂贵,容易损坏的设施,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提供资源单位的损失。四是合理科学利用资源,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如新区与老区、城区与郊区、单纯居住区与商居联合区等的资源都因时间、地域和商贸发展因素造成社区资源的不平衡性,因此,利用资源上要做到既科学又合理,因地制宜,不能搞单打一和一刀切。五是实行跨社区资源共享,改变当前的仅局限于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可实行街道辖区内的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在全区范围内资源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既给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又可以给提供资源单位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减轻政府部门为社区活动建设设施的投资负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