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入党自传
1986年7月1日,我出生在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山东省菏泽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子里。
我的父母都是中国最典型的农民:朴素、善良、勤劳、勇敢。正像双亲继承了祖辈优良的传统作风一样,我也继承了他们的品性:父亲的沉默,母亲的温柔;父亲的老实巴交,母亲的端庄大方。我成长在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之地,自幼沐浴在黄河的怀抱,渴饮黄河甘甜的水,感受她的博大精深、深邃包容,从思想底部就深烙“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纹身。
父母经营着的只有6亩旱地而已,收入甚微,经济拮据,供我们兄妹三人上学,实在是步履维艰。儿时的回忆只是停留在自家的三亩果园里:青绿的树叶,青绿的果皮,青绿的天空。
和谐安静舒坦的童年生活遥遥飞逝,模糊的记忆停留在村边小河里的青蛙和泥鳅,停留在古铜树上的“老鸹”窝里。
家庭的贫困使得我入学较晚,八岁半的时候我才报名村里的小学。我没有读过幼儿园,在我眼里,那是个模糊惨淡的概念。从此,我再也不和小伙伴偷庄稼地里的红薯了,再也不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了。妈妈说,进了学校就要做个好孩子。
一
学校生活开拓了我人生的新境界。从咿呀学语起,我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只是从零碎
的视觉和微弱的嗅觉去感触大地的豪迈与百花的芳香。上了学读了书,我开始唱起《东方红》、我开始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我开始唱起《祖国的少年像花朵》。童年的疯狂好像霎时退去,我开始感觉读书的美好:认汉字作算术、唱儿歌听故事,学习是多么好的事情,上学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雷锋、王二小、潘冬子、赖宁,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村子东头“碾屋”(旧时磨面用的房子)旁边有位“五保户”黄张氏,年逾7旬,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一间草房。她头发很乱,年迈体衰,常常说疯话,在院子里支起一个小锅做饭,烟雾缭绕,半晌一顿饭吃不成。我和同学商量,星期天去五保户家看看。“疯奶奶,我怕。”有个女孩说。我劝大家说不用怕,“我有一次和她说话,她还给我糖块吃来着。”于是,我和四个同学在星期天的时候经常到五保户家去,打扫卫生,收拾院子,帮老人修指甲,梳头发,做饭,这成了我们几个的“家常便饭”。五保户黄张氏也常常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
我记忆深刻的是刻苦学习和带红领巾。那个时候学校要求每周一、三、五打扫校园卫生,我担任班里的卫生委员,常常不吃早饭就来到学校,拿着比我还高的大扫帚干活。小学牛光政校长经常夸我,送给我红领巾带。我心里
自然很美。小学四年级,我因为作文还可以,担任了《中国少年报》定陶站“小记者”。从此,我不仅自己可以做好事,而且可以用笔记录别人做的好事。我先后给《中国少年报》供稿《参观定陶县烈士陵园》、《做个听话的好孩子》等稿,但无音讯。或许稿子不够格吧,这不重要。为别人,我很快乐。
五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
那个时候我认为,做好事就是好孩子,好孩子就要做好事。
二
1999年,我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进了乡里的唯一的一所初中读书。
刻苦学习是法则,立志成才是理想。
我一如继往地读书学习。与此同时,我开始接触一些关于青年成长和革命的书籍,像《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赖宁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等等。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深得莫过于读《钢铁》,保尔·柯察金的坎坷、曲折的人生所透露的坚韧、顽强、积极、勇敢的精神光辉至今影响着我,为了
理想百折不挠,双目虽失明但矢志不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和千千万万热血青年一样,这段话也成为了我当时的座右铭。我记忆深刻的时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之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不断。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到21世纪的开端,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年轻一代惊叹不已,尤其在这么一个过渡时期,我国社会能够保持经济、zz等高度稳定局面,实属不易,委实为我们年轻一代折服。
说实话,爱上中国共产党是从崇拜朱镕基总理开始的。
朱镕基总理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他果断、迅猛的处事风格,高瞻远瞩、清正廉明的光辉形象常常令我回味良久。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对伟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我开始去关注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用一个年轻人的独特的眼光去评价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政党。
2000年5月4日左右,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成为了一名团员。在以后的两年里,我曾经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多次青年志愿者活动,诸如校外植树造林、五四青年征文、抵制“xx”宣传等等。初中毕业时,我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
高中生活紧张而无节奏。2003年春“非典”肆虐,全国上下恐慌有
之,紊乱有之,,但举措更有之。举国上下共抗“非典”,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配合好学校的工作,我当时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和班委会一致带领全班同学搞好宿舍教室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至今我清楚地记得,每天傍晚,当霓虹灯的灯光在街道上闪耀时,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学到学校水房拎着铁皮桶接用“板兰根”熬制的药水,分发给班上每个同学喝。50多斤的桶拎在手里,走上300多米远,我手勒得生疼。
鉴于英明果断的党中央政府在xx书记和xx总理的坚强领导下,“非典”疫情得到控制,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恢复平静。
“非典”时段给我的总结是:任何考验面前,当我们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都不要慌乱脚步,跟着国家正确的决策走,才能柳暗花明有一村。
三
2005年深秋,我有幸进入西安理工大学继续深造。
我自幼所感受的是蓝天碧水的乡村生活,大都市的钢筋混凝土的干燥和热烈是难以入骨的。许在别人看来熟悉的事物,我常常感觉相当陌生,为此也常常闹出不少笑料:不会用饮水机惹几个城里的娃娃的笑话;不会开玩笑人家说我没劲;不会说好听的,人家说我傻里傻气;凡事认真一点人家说我“瓜皮”(陕西话“傻瓜”之意,虽不甚文明,但无伤大雅)。
我窃以为自己土气的东西真是垒如高山。但是,土气并不意味着俗气,俗气并不意味着土气。对个人而言,土里的东西是很难人为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