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三年规划
主要有:1#、2#、5#、6#、9#、10#、10下#和11#煤。目前,矿井开采煤层为1#、2#、10#、和11#煤,其中上组煤1#、2#属中灰低硫煤,下组煤中除11#煤硫分较低外,6#、9#、10#煤中含硫含量较高,硫分赋存状态以硫化物硫和有机硫为主。 二、煤质及可选性分析 ㈠各矿点煤质及可选性1、xxx2#原煤 根据白龙2#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4:白龙2#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2#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0级、11级,可选性较好。2、xx10#原煤 根据白龙10#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5:白龙10#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10#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0级、11级,可选性较好。3、xx11#原煤 根据白龙11#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6:白龙11#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11#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0级、11级,可选性较好。4、xxxxxx2#煤 根据xxxxxx2#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7:xxxxxx2#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2#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0级、11级,可选性较好。5、xxxxxx10#煤 根据xxxxxx2#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8:xxxxxx2#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2#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0级、11级,可选性较好。 从上述各煤层的性质分析看,各点原煤可选性差异较大,分选比重和产率相差很大,实际生产中应以配煤入洗为主,以便综合利用资源,达到最佳分选效果。 ㈡综合煤质及可选性 根据近几年配煤入洗的配比和各煤层资源情况,本规划预计各来煤比例:1#2#原煤占 %、10#原煤占 %、11#原煤占 (11#原煤单洗100%)。根据配比得入洗原煤浮沉组成表9(预计组成情况)。 入洗原煤综合浮沉组成 表9由浮沉组成情况可知:主导级为 密度级,产率达 ,其次为 密度级,产率达 %,说明可见矸较多。综合~密度级分析,产率达%,本级灰分达 %,说明入洗原煤内灰较高,生产低灰精煤的可选性较难。绘制可选性曲线,当精煤灰分要求%时,其理论分选密度为 kg/l,±含量达 %,可选性为 。当精煤灰分要求10%时,其理论分选密度为 kg/l,±含量达 %,可选性为 。当精煤灰分要求%时,其理论分选密度为 kg/l,±含量达 %,可选性为 。 第三章 工艺系统规划及环节改造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工艺方面1、从煤质指标、生产技术指标、产品指标,结合精煤最大产率原则及最大经济效益的取得的角度考虑,现行生产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⑴、目前入洗原煤煤质变化大,末煤含量大大增加,跳汰机分选效果变差,从近几年的生产指标来看,中煤带煤损失较高22-25%,矸石污染>8%,精煤损失大,影响了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⑵、11#原煤灰分在29-35%范围内,属较高灰分,-13mm级原煤含量近60%,原煤易碎。煤泥含量达15%左右,含量适中,其中浮沉煤泥占本级含量2-3%,原煤不易泥化;密度级含量40-45%,灰分%%,矸石含量20-30%,矸石含量较高。从其可选性来看,11#煤精煤灰分%时,δp±=%,理论回收率为%,属极难选煤。采用跳汰工艺,很难生产9-11级精煤,精煤产率无法保障,若单独入洗11#原煤,则精煤产率仅为28-33%,产率极低;若与2#、10#原煤混合入洗,则由于煤质性质的不同,影响精煤最大产率的取得和产品质量的稳定。2、洗煤厂工艺现状 洗煤厂原设计工艺流程为跳汰主洗-中煤重介及浓缩浮选工艺流程,设计工艺上包括中煤重介再选系统,共有机电设备 台,投入 万元。现在净值 万元。由于设计时间为1984年,当时重介质旋流器洗选工艺不十分成熟,设备可靠性、适应性较差,投产后一直没有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⑴、原设计工艺中,生产产品包括1#(%)精煤、2#(%)精煤、中煤和矸石,其中:跳汰中煤产率%、灰分%,经重介分选、脱介、脱泥后,2#精煤产率%、灰分%,中煤产率%、灰分%。 实际生产中,随着原煤条件及洗选产品结构的变化,现洗煤厂生产8-11级精煤,副产品中煤产率20-23%,灰分达30-35%,热值为4200-4800大卡/kg,灰分较高,已无必要进行分选即可排放,否则重介分选后,其中煤灰分将大于45%,只能作为矸石排放,精煤灰分达15%以上,其产品数质量关系如下表11: 入洗原料及加工费:60万吨/年×11元/吨 60万吨/年×780元/吨=5
「1」 「2」 「3」
340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60万吨/年×25元/吨×180元/吨=4320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煤重介若投入每年减少销售收入1000万元 ⑵、工艺落后、选型设备可靠性差 中煤重介工艺采用中煤筛分破碎后无压给入两产品旋流器,分选后经过两次脱介、离心机脱水,脱介及介质调节系统选用传统的振动筛和磁选机,主要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a.所选φ600重介质旋流器不是定型产品,其工作的可靠性及设备耐磨问题没有解决,没有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b.脱介系统跑粗严重,没有把关环节。 -48型离心脱水机,运行中脱水效率低,磨损严重,该设备在全国推广没有成功的范例。 b.选用的介质调节系统不可靠,不能正常运行。 c.部分环节没有安装调试完毕,如介质准备、粗介质回收等没有形成系统。 d.由于中煤重介系统设备闲置14余年,尽管采取了封存、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但现有设备严重腐蚀无法使用,进行技术改造基本已无利用价值。 e.洗煤厂投产以来,进行过多次技术改造,部分管道已占用或折除,并且部分管道已经磨损,更换数次已无法恢复。 f.就地控制系统中的电缆线及部分配电盘,由于现场环境潮湿,腐蚀严重,没有利用的价值,但配电室中高低配电柜可以利用。 综上所述,重介选煤工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工艺、设备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利用十五年前陈旧的工艺及设备,入洗极难选煤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经过专家小组重新评价。 ㈡环节配套方面1、脱水系统 精煤水分的高低主要是由洗煤工艺和脱水方法决定的。目前,选煤厂的洗煤工艺是全跳汰-浮选工艺,脱水方法分两种:一是跳汰精煤用离心机脱水,产品水分7--8%,基本能满足用户要求;二是浮选精煤用pg116和gp120过滤机脱水,产品水分26--28%,远大用户要求7%,是产品水分高的主要原因。它约点总精煤的10%,影响总精煤水分%。虽经仓储脱水,精煤水分仍达不到用户要求。~年上半年商品煤实际水分为%,若对该水分不采取措施,年将损失运费万元。2、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生产效率低 自动化控制是高效选煤厂的必然途径,是减人提效,降低加工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目前,选煤厂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只是在运输系统采用了plc(modicon 984系统)为基础的集中控制,且投产后因综合保护不全等原因没有调试,采用的就地手动开车(目前,主机接口板已损坏)。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年上半年全员效率 吨/工,比高效选煤厂的标准 吨/工差 吨/工,应逐步进行自动改造。 二、整体规划 ㈠核心工艺规划1、工艺现状 生产实践表明,全跳汰工艺只能适应于易选煤或中等可选煤,对难选、极难选煤采用跳汰洗煤方法,效率和产率极低,经济效益极差。如现选煤厂采用的跳汰选煤方法,生产9级、10级、11级精煤,原煤理论±含量偏高、较难选。表是选煤厂近期时间以来的技术指标。 跳汰选煤方法技术指标 表12生产9级精煤时±含量达%,属较难选煤,导致分选效率极低,达%,精煤产率%,精煤在中煤中的损失超过了28%,矸石污染达9%,有25~30%的中煤混入精煤,15~25%的矸石混入中煤,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严重损失了洗煤厂的经济效益。在生产10级、11级精煤时,±含量分别为%和%,属中等可选煤,虽然适用于跳汰分选,但分选效率也仅达到%和%,精煤产率达%和%,精煤在中煤中的损失仍达18~20%,矸石污染在8%左右,得不到最佳经济效益。若同样的原煤采用重介洗煤方法,效果将明显提高(见表12、表13),分选效率分别提高%、%、%,达到%、%、%。精煤产率分别增加%、%和%,分别达到%、%、%,精煤在中煤内的损失降到10%以下,矸石污染降到2%左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重介选煤方法技术指标 表13 全跳汰与全重介工艺产率、效率对比表14~年上半年共入洗原煤万吨,生产精煤万吨,比全重介少生产精煤万吨(其中:9级万吨、10级万吨、11级万吨),综合产品万吨,比全重介多万吨。按xxxxxx矿上半年累计产品价格(精煤9级220元、10级215元、11级200元,原混80元、洗混70元)测算,全重介增加加工费元/吨原煤,今年上半年损失利润 万元即吨原煤损失 元,吨精煤损失 元,因此,对核心工艺进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现工艺损失精煤效益分析 表152、改造规划 根据选煤厂实际,我们认为应首先对影响精煤产率和效益较大的跳汰工艺进行改造。 ⑴选煤方法的确定 选煤方法和工艺流程是选煤厂的核心问题,它决定着选煤厂经济效益水平发挥的高低。根据选煤厂入选原煤资料,我们对四种工艺方案进行了说尽的计算比选(见表16、表17) 全跳汰工艺精煤产率最低,中间产品产率最大,经济效益最差。全重介工艺精煤产率最高,中间产品产率最低,经济效益最优。其次是精煤重介,再次是中煤重介工艺。 综上分析,核心工艺改造选择全重介工艺,其工艺技术已经成熟,便于集中控制,易于管理。 ⑵工艺流程布置 ①原则:保留全跳汰工艺,实施全重介工艺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生产系统,力求生产工艺简单、灵活,可实现全跳汰和全重介两种工艺灵活切换。 ②具体布置:见附图:工艺原则流程图。恢复原有脱泥作业,在脱泥筛前溜槽内加切换装置。也就是可以实现全重介和全跳汰的切换。筛上物进入破碎机破碎至25mm以下,再进入混料桶。为了解决脱泥筛跑粗问题,脱泥筛筛下水经筛缝的弧形筛回收粗煤泥后再进入煤泥水系统,粗煤泥进入重介分选系统。混料桶将原煤和循环介质混合后,经泵进至三产品旋流器分选。精煤产品利用原中煤重介系统的两台精煤脱介筛(恢复)和跳汰系统两台脱泥筛(加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