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9-08-26 02:11:36
弘扬古镇历史构筑文化高地
----石龙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讨论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zz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摘自xx同志在xx大报告中的讲话内容)。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xx大报告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把文化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根据xx大的精神,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广东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德江作了题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报告,他强调,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大势,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广东加快发展的新战略。要实现这个文化大省的目标定位,具体要求是文化含量大,文化品位高,文化成果多,文化的产业与体制、机制要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坚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把东莞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东莞在经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之后,埋头苦干的东莞人猛一抬头,发现原来忽略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越来越急迫地摆事实到了眼前。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资料,东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第八位,但在文化竞争力这项指标却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东莞的城市形象,而且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到人才的引进。为此,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目标。10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设文化新城工作会议,佟星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新城建设是我市建设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强调全市上下一定要形成重视文化、发展文化这样一种氛围,要以更大的魄力推动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落实文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石龙的文化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镇现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体育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近两万册;民间博物馆1个(同成博物馆),电影院2个;各类文化广场8个,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各种雕塑三座,分别是:举重之乡塑像、周恩来东征塑像、石龙古镇百米浮雕;各类文艺团体18个。广播电视大楼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成立新视宽频有限公司,开展广电增值服务,宽频用户3000多户。报社1间,全年出版报纸30万印张。
现代社会,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在内的文化因素,正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们比较早地认识到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注重发掘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新城。
我镇在提出“科教兴镇”发展战略的同时,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是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们不断灌输和强化领导干部和文化、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形成文化也是生产力的共识。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树立“三个形象”,实现“五项功能”的发展策略。三个形象,即历史名城、生态江城、e-town新城;五项功能,即信息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把弘扬石龙作为广东“四大名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重振名镇风采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并保证了文化建设的项目、资金、时间进度的落实。
(一)传承文化传统,弘扬古镇文化
石龙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镇,文化底蕴较深厚,文化传承较完整,我们着力发掘传统文化底蕴、弘扬具有岭南特色的古镇文化。初步发现有历史遗迹、文物二十多处,如孙杜桥、欧仙院、惠育医院、林氏宗祠、陈氏宗祠、叶氏宗祠、中山路、竹器街、观音堂、福音堂等;有革命旧址、遗迹十多处,如李文甫纪念碑亭、莫公璧纪念碑、凯旋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等珍贵历史建筑,其中欧仙院、李文甫纪念碑亭、周恩来东征演讲台被评为第一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碑文、石柱、生产工具等可移动文物一大批。此外,石龙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举重竞赛取得辉煌的成绩,从1956年至今有5人叱咤世界举坛,19次打破世界纪录,先后夺得27枚金牌。鉴于我镇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我们在保护和发掘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兴建了百米历史长廊——石龙古镇,该浮雕用1100多块福建青石雕塑而成,长128米,高7米,重XX多吨,以清末民初石龙的商贸鼎盛时期为背景,勾画出石龙历史名镇的“清明上河图”,省内几十名雕塑名家参观之后,从艺术性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赞扬。
近年来,镇政府针对我镇“古文化品牌”较多的情况,重点进行整合和发掘,实行文化和商业相互补充,扶持了一批收藏业个体户,形成了古玩文化一条街。
(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为改善我镇文化设施滞后的状况,镇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文化中心大楼、广播电视站大楼、金沙湾公园、金沙湾广尝体育公园、西湖江畔公园、高尔夫郊野公园、沙洲椰林公园、天然沙滩
----石龙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讨论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zz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摘自xx同志在xx大报告中的讲话内容)。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xx大报告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把文化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根据xx大的精神,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广东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德江作了题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报告,他强调,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大势,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广东加快发展的新战略。要实现这个文化大省的目标定位,具体要求是文化含量大,文化品位高,文化成果多,文化的产业与体制、机制要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坚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把东莞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东莞在经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之后,埋头苦干的东莞人猛一抬头,发现原来忽略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越来越急迫地摆事实到了眼前。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资料,东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第八位,但在文化竞争力这项指标却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东莞的城市形象,而且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到人才的引进。为此,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目标。10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设文化新城工作会议,佟星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新城建设是我市建设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强调全市上下一定要形成重视文化、发展文化这样一种氛围,要以更大的魄力推动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落实文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石龙的文化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镇现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体育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近两万册;民间博物馆1个(同成博物馆),电影院2个;各类文化广场8个,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各种雕塑三座,分别是:举重之乡塑像、周恩来东征塑像、石龙古镇百米浮雕;各类文艺团体18个。广播电视大楼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成立新视宽频有限公司,开展广电增值服务,宽频用户3000多户。报社1间,全年出版报纸30万印张。
现代社会,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在内的文化因素,正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们比较早地认识到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注重发掘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新城。
我镇在提出“科教兴镇”发展战略的同时,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是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们不断灌输和强化领导干部和文化、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形成文化也是生产力的共识。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树立“三个形象”,实现“五项功能”的发展策略。三个形象,即历史名城、生态江城、e-town新城;五项功能,即信息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把弘扬石龙作为广东“四大名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重振名镇风采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并保证了文化建设的项目、资金、时间进度的落实。
(一)传承文化传统,弘扬古镇文化
石龙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镇,文化底蕴较深厚,文化传承较完整,我们着力发掘传统文化底蕴、弘扬具有岭南特色的古镇文化。初步发现有历史遗迹、文物二十多处,如孙杜桥、欧仙院、惠育医院、林氏宗祠、陈氏宗祠、叶氏宗祠、中山路、竹器街、观音堂、福音堂等;有革命旧址、遗迹十多处,如李文甫纪念碑亭、莫公璧纪念碑、凯旋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等珍贵历史建筑,其中欧仙院、李文甫纪念碑亭、周恩来东征演讲台被评为第一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碑文、石柱、生产工具等可移动文物一大批。此外,石龙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举重竞赛取得辉煌的成绩,从1956年至今有5人叱咤世界举坛,19次打破世界纪录,先后夺得27枚金牌。鉴于我镇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我们在保护和发掘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兴建了百米历史长廊——石龙古镇,该浮雕用1100多块福建青石雕塑而成,长128米,高7米,重XX多吨,以清末民初石龙的商贸鼎盛时期为背景,勾画出石龙历史名镇的“清明上河图”,省内几十名雕塑名家参观之后,从艺术性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赞扬。
近年来,镇政府针对我镇“古文化品牌”较多的情况,重点进行整合和发掘,实行文化和商业相互补充,扶持了一批收藏业个体户,形成了古玩文化一条街。
(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为改善我镇文化设施滞后的状况,镇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文化中心大楼、广播电视站大楼、金沙湾公园、金沙湾广尝体育公园、西湖江畔公园、高尔夫郊野公园、沙洲椰林公园、天然沙滩
浴尝沙滩足球尝沙滩排球尝石龙古镇百米浮雕等,改造了人民广尝中山公园。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一个公园,而且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在保护好欧仙院历史文物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休闲山庄式的文化旅游设施。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明清家具专业博物馆、举重博物馆,发掘历史文物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把东莞全力打造成文化新城的精神。积极打造文化精品板块,抓好文化创作。制作了《石龙-岭南古镇风情》vcd,创作了《美丽的金沙湾》歌曲及mtv,制作了全新一辑石龙画册;作家汪晟创作了一本反映石龙风情的小说集《夜渡无人》。此外,各种文艺创作喜获丰收,书法、美术、摄影、集藏、戏曲等各类文艺创作活动异常活跃,涌现出一批艺术精品,获得了盛市的多个奖项。如石龙的民间收藏十分活跃,黎泰麟先生专注过人收藏二十年,藏品三千件,受到文物界的广泛关注;张敬礼的“百居堂”,珍藏着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的真迹达80幅,为广东私人收藏“两居”作品之最,引起了收藏界的轰动。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