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9-08-28 04:09:08
1999年12月,34岁的李华国接任云南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菠萝登村党支部书记。菠萝登村有850亩稻田,1230亩山地,虽说是田,可三分之二是高坑田梯子田。一到雨季,田块常常出现坍塌现象,眼看金灿灿的稻谷就要丰收了可老天稍一变脸,那“煮熟的鸭子又飞走”的现象屡见不鲜。全村370多户人家,住的是简陋房,吃的是玉米杂粮,穿的是破衣衫。贫穷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全村人伸不直腰,讲不起话,喘不过气。
上任伊始,李华国深感责任重大。白天,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深挖贫穷根源;深夜,不少人都进入梦乡了,他却还在灯下苦苦思索,分析比较捉摸治穷方案。经连续十多天的调查与思考,他终于拿定主意:搞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种植烤烟。在全村的党员会上,李华国感慨地说:“土地都下户十多年,可依然过的是贫穷落后的日子,这有损于党员的形象,我们人虽穷,但志不可短。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精神,苦战十年,把人畜饮水架好,把村寨道路打通,把产业搞起来,把群众引上致富道路。”新支书的话拨开了人们心中的迷雾,使大家看到了希望。经过组织人员考察、研究,他决定把传统种植粮食的田块改造成为大规模种植烤烟。为了带动群众,他承包了5亩地,带头示范种植,并向群众许诺,帮助群众向信用社协调贷款,向群众传授种烟技术。看着村支书敲开致富的大门,村民的心动了,纷纷行动起来加入种烟行列,成了原仁和乡十三个村中种烟最为先进的村。全村实现产值200多万元,人均1100多元,成了种烟大村和致富最快的村,而他成了“富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致富领路人。随着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投入,菠萝登村的烟叶有名气了,至今,全村承办替代烟叶进口示范样板,特色烟叶种植基地,与津巴布韦烟叶相提并论,打通了国际市场,成了用科技致富最快的村。
“钱袋子”鼓起来了,贫穷的帽子脱掉了,可吃水又成了村民一大困难。村改委后,如何把大龙沟清澈的水引进来,他集思广益,征询群众意见,最后决定集资架水。等把群众的集资款凑上来一看,仅有几万,差几十万,怎么办呢?他只好硬着头皮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给予援助,一次、二次、三次,最后上级部门被他的诚心感动了,伸出了援助之手,全村300多户群众喝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
李华国常说:“穷根子在于缺乏教育,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好书。”,大明邑小学教学楼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建盖新学校,他多次到镇、县、市找教育部门给予支持。虽说得到了支持,可资金相差甚远。他在群众的“一事一议”会议中说:“建盖教学楼事关孩子们的安全和发展,大家一定要严肃对待,给予支持。”话虽不多,可村民们被打动了,自觉捐资捐物建校,使全校师生告别危房,搬进了新教室。看着学生们喜悦的笑脸,听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他开心地笑了。
俗话说:“大干部、小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才是好干部,大支部、小支部,促进农民增收才是好支部。”为了提高烤烟烘烤技术,减少燃料,李华国带头做了烤炉,做智能化改造。多数烟农由于缺乏烘烤技术又不愿改造,结果烤出来的烟叶一团糟。李华国一边动员烟农改造,一边让农户到自己家中烘烤。他自己的烟叶因没及时得到烘烤,损失达1000多元。烟农觉得过意不去要给他弥补损失,可李华国笑笑说:“我怎么会叫我的烟农吃亏。”简单一句话,让村民们看到了一个心胸宽阔的支书,看到了希望。烟农们就此自觉改造了烤炉,使得270多只烤炉得以顺利改造,提高了农户的烟叶烘烤质量,增加了经济收入。
辛劳和勤奋,伴着李华国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菠萝登村随着种烟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本人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烤烟先进工作者”、“农村‘双带’优秀共产党员”。
上任伊始,李华国深感责任重大。白天,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深挖贫穷根源;深夜,不少人都进入梦乡了,他却还在灯下苦苦思索,分析比较捉摸治穷方案。经连续十多天的调查与思考,他终于拿定主意:搞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种植烤烟。在全村的党员会上,李华国感慨地说:“土地都下户十多年,可依然过的是贫穷落后的日子,这有损于党员的形象,我们人虽穷,但志不可短。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精神,苦战十年,把人畜饮水架好,把村寨道路打通,把产业搞起来,把群众引上致富道路。”新支书的话拨开了人们心中的迷雾,使大家看到了希望。经过组织人员考察、研究,他决定把传统种植粮食的田块改造成为大规模种植烤烟。为了带动群众,他承包了5亩地,带头示范种植,并向群众许诺,帮助群众向信用社协调贷款,向群众传授种烟技术。看着村支书敲开致富的大门,村民的心动了,纷纷行动起来加入种烟行列,成了原仁和乡十三个村中种烟最为先进的村。全村实现产值200多万元,人均1100多元,成了种烟大村和致富最快的村,而他成了“富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致富领路人。随着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投入,菠萝登村的烟叶有名气了,至今,全村承办替代烟叶进口示范样板,特色烟叶种植基地,与津巴布韦烟叶相提并论,打通了国际市场,成了用科技致富最快的村。
“钱袋子”鼓起来了,贫穷的帽子脱掉了,可吃水又成了村民一大困难。村改委后,如何把大龙沟清澈的水引进来,他集思广益,征询群众意见,最后决定集资架水。等把群众的集资款凑上来一看,仅有几万,差几十万,怎么办呢?他只好硬着头皮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给予援助,一次、二次、三次,最后上级部门被他的诚心感动了,伸出了援助之手,全村300多户群众喝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
李华国常说:“穷根子在于缺乏教育,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好书。”,大明邑小学教学楼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建盖新学校,他多次到镇、县、市找教育部门给予支持。虽说得到了支持,可资金相差甚远。他在群众的“一事一议”会议中说:“建盖教学楼事关孩子们的安全和发展,大家一定要严肃对待,给予支持。”话虽不多,可村民们被打动了,自觉捐资捐物建校,使全校师生告别危房,搬进了新教室。看着学生们喜悦的笑脸,听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他开心地笑了。
俗话说:“大干部、小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才是好干部,大支部、小支部,促进农民增收才是好支部。”为了提高烤烟烘烤技术,减少燃料,李华国带头做了烤炉,做智能化改造。多数烟农由于缺乏烘烤技术又不愿改造,结果烤出来的烟叶一团糟。李华国一边动员烟农改造,一边让农户到自己家中烘烤。他自己的烟叶因没及时得到烘烤,损失达1000多元。烟农觉得过意不去要给他弥补损失,可李华国笑笑说:“我怎么会叫我的烟农吃亏。”简单一句话,让村民们看到了一个心胸宽阔的支书,看到了希望。烟农们就此自觉改造了烤炉,使得270多只烤炉得以顺利改造,提高了农户的烟叶烘烤质量,增加了经济收入。
辛劳和勤奋,伴着李华国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菠萝登村随着种烟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本人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烤烟先进工作者”、“农村‘双带’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