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育总结

何妨少谈一些笔墨(升级版)——我读余秋雨《笔墨祭》

发布时间:2022-10-13 17:50:41

  海师大 文院中文5 2012级 王云杉

  
 

  余秋雨先生的《笔墨祭》对比了古今国人对毛笔书法的态度,得出今人远远不如古人热爱和推崇毛笔书法的结论。从而发出:“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气氛和人文趋向。”的感慨。

要了解为什么失去推崇毛笔书法艺术的气氛,首先要了解钢笔文化。中国清朝末期,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对古老的中国艺术文明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其影响下,中国人逐渐形成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效率成为整个社会强烈的要求。钢笔书写迅速、使用便捷的优点是毛笔缺少的,所以在现代书写领域上,钢笔的推广和毛笔的衰退是必然的事。

与毛笔书法相比,钢笔书法的线条缺乏丰富的书写变化,很大程度上缩减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当书法的实用性几乎完全取代审美性的时候,书法很难成为人们自身形象的代言,这极大地动摇书法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于是书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社会失去推崇书法的气氛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中国从古到今讲究:“顺其自然。”我们何必为失去烘托书法艺术的气氛而担忧呢?

有人认为现当代社会对书法的轻视,使现当代书法家的水平比不了古代书法家,书法在现当代走向衰落。我个人对此不敢苟同。书写工具的变迁,使毛笔书法创作成为了少数书法家的事,书法的阶层特征增强对书法的发展不见得有坏处。梁实秋在文章《书法》中提到:“书法不能期望于大众,只能由少数天才维持于不坠。”因为创作主体在艺术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书法创作者从普通知识阶层转移到少数书法家,意味着书法家的水平经过更全面的社会考核,他们的创作能力不会低于古代书法家,而且他们更多的见识为书法作品增添更多的人文内涵。也就是说现当代书家可以与古代书家一比高下。我个人认为:书法在现当代有了更好的发展,虽然今天社会推崇书法的氛围比不了古代。

如果只有少数书法家懂书法,书法艺术会不会衰落甚至失传?笔者认为不会。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基础。如果汉字不会消失书法就不会销声匿迹。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书法家,使书法得到传承和发展。

如果大众的书法水平很低,又如何产生杰出的书法家?“书法家”身份的认同虽然不能缺少大众,但是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资禀和长久的努力。当一个人的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得到“书法家”这一社会认同。

笔者认为:当下还不是大力营造书法气氛的最佳时候,因为有更重要的事业等待建设。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的进退升降》里提到:“文化之基层,是经济、zz、军事三项。此一基层安定了,才可能发展到其他阶层,如文学艺术,已是文化的第二层。”中国古代坚实的社会基础为推广书法艺术提供优越的条件。当代的中国则需要更多的人从事国家实用技术研发。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经济zz、科技等实力作为基础,国家何来发展?

现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与古代中国大相径庭,使今天的社会不可能像古代社会那样推崇书法。书写工具的变迁又让书法与大众产生一定的距离,从而淡化推崇书法的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没有失去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在现当代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我们当下有大力发展书法事业的必要,但是我们更需要谋求国家又稳又快的发展。如果当代中国的国力像古代唐宋时期那样,遥遥领先于全球;文化基层如唐宋时期那样坚实牢固,我们才可能大力推广书法艺术,形成烘托书法艺术的气氛和人文趋向。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