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文秘知识

中学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规划

发布时间:2024-08-14 15:27:34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中学是一所有46年历史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求实、创新”为校风,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中学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体锻达标先进学校、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闵行区绿色学校。

  作为一所老学校,存在着不少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建筑风格不够一致、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行政人员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社区环境属城乡结合部。
1999年9月我校开始新基础教育实验,成为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新基础教育实验已经在我校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取得显著成效,在师资培训、班级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进展。我校新基础教育实验组获得区先进称号,获得了区成果应用一等奖等奖项,在全国性刊物《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发展研究》等发表了新基础教育内容的论文。
叶澜教授说:“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要制度化。”一部分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一要找亮点,找现有的亮点,使这些亮点更亮;二要找可能的亮点,使学校不断扩大亮点,自己感到一年一年在亮起来。××中学就有这个味道。”
我们对21世纪新型学校的创建构想是:“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人本管理为目标,以人格塑造为抓手,以人文氛围为基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家庭社区为拓展,以师资建设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支撑。” 我们的创建对策是:“发扬传统,正视现实;弘扬校风,求实创新;拓展亮点,整体推进。”
第二部分:创建规划
一.创建目标
在实施新基础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握实践的重点,包括课堂、班级和学校。
(一)课堂——洋溢生命活力
张扬个性、鼓励多元、提倡兼容、追求和谐
(二)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1.凝聚力: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小干部队伍;每个学生主动寻找为班级服务的岗位。
2.创造力: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昨天
3.上进心:有切实可行的动态发展的班级目标,每一个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4.责任心: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能对班集体负责、能对自己负责。
5.时间观: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6.效率观: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7.宽容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8.成熟度:善于反思,调整对策
(三)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创设平等与民主、开放与创新的现代学校环境。学校的基本活动场要有利于师生的生存发展,让学生喜欢学校,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为师生创设一个主动发展的生存环境。
向家庭、社区拓展,不把教育教学局限于学校。完善家长学校、新生家庭访问制、学校家庭联络手册、社区服务、学生教育教学辅助基地的开发等。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将通过学生渗透到家庭、社区,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学校习得新基础教育理念,而且在家庭、社区也体验、应用、推广新基础教育理念。
二.理论指导
产生于世纪之交的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其鲜明的特点是理论先行、理论联系实际,既“成事”,又“成人”。 12345
为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我们必须要有“理论先行”的意识。将新基础教育理论本土化,首先是理论的内化。并且要防止理论的窄化和泛化。
(一)凸现内核——三新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三观十性”为理念,以塑造新人为目标,以“三z”为培养模式,以创建新型学校为使命。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新的教育理念(三观十性)、新的培养目标(新人形象)、新的培养模式的理解,并且转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
(二)动态整合——创造
新基础理论之新,既体现在其理论内核上,又体现在她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加以动态整合。
1.以时代精神作观照(呼唤新人形象)
2.以生命哲学为底蕴(主动、整体、终身)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扩充容量、综合渗透)
4.以事理研究为特征(研究性地教和学)
三.创建对策
新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在“人”:关心人、尊重人、改变人、完善人……因此,我们提出:人性化教学、人文化氛围、人本化管理。
(一)人性化教学
“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化,学习就意味着不只是为了升学,还是为了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就体现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要关注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沟通。
由此,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我们理解的人性化教学,就是要以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来促进师生的生命活力涌动,以保证学生生命质量和学校生活质量的提升。
1.师生互动
教师愉快地教与学生愉快地学之间的互相促进
教师研究性地教与学生研究性地学之间的互相促进
2.生生互动
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生生间的智慧碰撞
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与生生间的优势互补
3.自我互动
以独特的感受解读独特的文本
以独特的方法解决独特的问题
这三种互动是多层~的有机互动。以自我互动为基础,以生生互动为关键,以师生为提高。
(二)人文化氛围
加强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建设。倡导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追求:求真、向善、爱美、乐观的校园文化。其主要内容是:
1.关注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价值、崇尚独立人格
2.重视德性修养,注重内心感受,具有反思能力
3.挑战自我、不怕挫折、主动发展、自我实现
4.具有审美眼光、向往和谐、追求完美
5.崇尚科学精神,培养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猜测、多元的思考
6.乐观、豁达、大度;倡导人类意识、地球意识、宇宙意识
校园硬环境的建设:包括校园立体绿化设计,环保宣传,金鱼观赏,爱国主义长廊、学生成长展示廊、科技宣传画廊、班级文化建设等等。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建设现代化的教室,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设备进教室。探索网络环境下

  的两种学习模式,即“拾荒式搜索”和“以网络为平台,探究式学习”;借助信息网将外部世界引入学校,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人本化管理
新基础理论关注人的主动发展,离开人的主体意识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从精英式的关注少数出色的学生,转换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

  《1》《2》《3》《4》《5》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