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发展规划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从小学开始就奠定学校教育的扎实基础。因而,贯彻中共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全国、市和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现静安精品教育区的目标,开创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必须切实制订好学校发展规划。
一、制订规划的基础
本校是一所已有七十五年历史的中心小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教学风格严谨,学生基础扎实,办学成效显著。学校以较高的教育质量而享誉社会,逾万校友,学有成就,事业有成,报效祖国。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本校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在1988年下半年原国家教委发出基础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指示后,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1989年初,本校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办学目标:让学生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使学生具有终身受益的素质。同时,又提出了“奋进、创新”的校风,“敬业、勤业”的教风,“求真、求实”的学风。从1990年起,本校以科研为先导,分阶段有步骤地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1990年至1992年,为第一个发展阶段,我们以静安区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主题组合活动研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设独创的小学综合活动课,达到“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兴趣特长”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素质,此项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上海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993年至1995年,为第二个发展阶段,我们构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框架,开展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生活动体系研究》的探索,从学科活动、课外活动和闲暇活动三个板块分别作了深入研究,使学校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学生素质教育质量有明显提高,该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996年至1998年,为第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以学科活动块研究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作为抓手,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广泛开展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专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学校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素质教育质量有较显著提高。这项课题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自1999年起至XX年,我们又进入学校第四个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开展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小学创新教育环境研究》的新尝试,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开展创新教育环境研究,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人文资源环境和物质资源环境,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本校分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步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施了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奖惩制,进行了人力资源优化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水平、教育工作水平和学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局的关心和帮助下,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北部校舍的新建和南部校舍的改建使学校校舍达到上海市二级标准,完善的教育设备条件使本校处于市的先进水平。
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本校逐步形成了计算机、艺术教育、国际象棋、排球和“三模”制作等办学特色项目,有的项目已跨入全国和市的先进行列。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需要我们对办学的行为进行反思。
前些年,本校虽然制订了办学规划,但是对目标分解比较粗略,有的部门和有些教职员工对实施规划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校后新组建的学校领导班子尚处在适应期,干部队伍需要提高多方面素质;并校后教职员工队伍人员大量富余,仍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尤其是师资队伍急需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有的办学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与落实。
二、发展目标
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时代的小主人,其具体要求为:思想新、基础实、能力强、身心健、特长显。
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以教育信息化促使小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把握教育改革的一些重点环节,努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本校的办学优势,探索与有关方面合作,实施多渠道联合办学;积极落实办学的多方面保障措施,促使素质教育超常规发展。
总之,经过四年的努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奠定义务教育的基础,争取把本校办成在上海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区一流的中心小学。
三、发展重点
1.构建有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xx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制订相应的本校实施细则,在做好常规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重点加强以下各方面工作:
(1)把握中国加入wto组织的契机,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开展国际化教育,增强学生国际意识。
(2)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
(3)全面探索学科德育,研究德育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的规律。
(4)将本校独创的主题组合活动课作为学校德育的特色课程,探索学校德育的特色课程与探究性课程相结合的新途径。
(5)研究新形势下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教育的新特点,发挥其合力作用。
(6)开展信息社会中的少先队活动探索,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2.以信息技术促使本校教育发生重大变革
(1)将三年级以上年级的信息科技课纳入必修课。
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2)
充分发挥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在条件成熟时接入市的宽带网,利用网络更好地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服务。同时,要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
(3)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去。
要广泛进行演示式、交互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方法学习,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