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
发布时间:2024-08-29 15:23:18
三尺讲台展风采,天文地理受青睐
在韶关田家炳中学的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态度认真,勤奋好学,指导老师张倩老师对我倾注了一腔热情和心血,言传身教,精心指导教学,把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使我初步领会了在“备、教、辅、复、考”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巧;更给了我超过40课时的试教机会,让我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了我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及与人合作的能力。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多的体会和领悟:
(一)教学实践篇:
备课时,认真钻研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材,写好完整实用的教案,然后运用我平时学习的教学理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师范技能,去反复实践。课后总能得到张老师的耐心指导,在教态、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一些教学细节,一些题目的穿插,与学生的互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等等,都给我一一举例、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用心准备的第一次课
第一次课,我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些课外知识:《生活中有地理》
一、生活中有许多的地理知识
比如,“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为什么呢?“西藏人穿藏袍,欧洲人穿西服,我们现在穿西服是不是适合我们的国情?”
二、文学中有地理
中国有许多的知识是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的,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等我们学了地理之后,你会发现那么多的文学诗句运用了地理知识。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山下已经桃花凋谢,为何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
三、zz历史中有地理
大家熟悉的“台湾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zz问题,为什么中美最敏感的zz话题就是台湾问题?中国大陆为什么就一定不要台湾独立?凭什么就可以说台湾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地理位置对于大陆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学了地理以后,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在世界近代史上,大家熟悉的“新航路的开辟”,当时已经有一条从欧洲通过大西洋的东海岸绕好望角到达东方的海上航线,为什么当时欧洲人还要花大的气力去开辟去寻找新的航线呢?学了地理,从地理角度我们也能发现答案。
现在地球上自然灾害比较多,借助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更能有效的防灾减灾。
四、三理
中国的文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更要懂得“三理”,何谓三理?即命理、医理、地理。
五、古代地理常识
为什么我们讲“买东西”不讲买南北?这个人“不是东西“,为什么不讲这个人“不是南北”?
然后才是教材知识,在上课的时候沉醉于自己的“教”书上,却忽略了学生的“学”;自己觉得很精彩,但是却是在唱独角戏。还讲得非常辛苦,学生却像听天书,没有重点,不明白这节课要掌握什么知识。
张老师给我做了细心的指导,使得我总结了好多,明确了该怎么上课。那就是一定要有学生活动。这个学生活动可以是多种方式的,比如一上课时候让大家根据课标一起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然后按照课程标准自主阅读教材与地图册,找到新知识,还有课堂中的提问,讨论,个别提问,探究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1」 「2」 「3」 「4」 「5」
精彩难忘的新课:把自己当地球转起来
一天上四节课的感受,真的很充实,很满足,一点都没有累。因为当你想到一个好的教学方式,一个轻松的课堂的时候,上多少节都没有关系。
本课讲的是“地球的运动”,课标是“分析地球的运动”,那么在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以后,就让学生根据课标来看书(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听得进去,而且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休息一下,而且在课程改革中有要求,每节课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活动,无论是自学,还是讨论探究),然后提问,检验他们的自学成果。
我的提问是“现在,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无论用什么方法,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地球的自转”。然后学生会想很多办法的,例如用笔,用篮球,用粉笔盒,用书,或者就用手指在空中画方向……最有趣的是,在三班,有个学生站在上面,大家大喊“自转自转!”
“好,那我们就让这位同学把自己当作是地球,自转起来吧!”
“要倾斜的哦!”下面有学生喊。台上的学生把头一歪,然后自西向东转动起来,引来了一阵大笑。老师在后面都忍不住带头鼓掌起来!
就这样带动了课堂气氛,同时检验他们是不是真的明白地球自转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来归纳怎么分析地球的运动。运动,要看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等等,使得整个教学活动非常连贯,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全力以赴攻破重难点的习题课
习题课,一周上了十二节左右,虽然有很多的重复课,但是每个班学生的反应都不一样,我本着“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的原则;根据他们的反应不同要做出很多的变化,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因此而不同,颇有些心得。作为老师,真的是首先自己就要有很多题目在胸,了如指掌,能够脱口而出。
上习题课上得非常有感觉,可能因为题目相对作图题比较简单,学生的反应比较热烈。而且自己也做了一些准备,中午在迷迷糊糊想睡觉的时候,老师发短信说“晓娜,今天的课你上啊!”于是我马上清醒过来,看了一些题目,加上最近在赶教案的填写,所以对知识点非常地熟悉,上课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变化:例如说到太阳活动高峰年,又让大家一起回忆,从太阳大气的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作图,然后在对应的日冕、色球、光球层分别发生了什么现象,名字是什么,原因是怎样的;太阳风、耀斑、太阳黑子,概念,影响,再问太阳活动的能量来源是?(不要只学了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就不知道太阳活动的能量来源),联系起太阳的大气组成,太阳表面的温度,氢的核聚变产生能量;在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届时,我国受影响较大的部门是:地质,通信,航天,航海,钢铁,纺织……让学生来选择……
把知识点和题目紧密地联系起来,既不是为了讲题目而讲题目,也不是为了讲知识点而讲知识点,而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本来学了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运用的,而习题既是知识的延伸和变化,也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建立各个独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又讲述到地方时的时候,就联系现实,当东西十二时区或者是北京时间是几点的时候,全球位于同一天,推出北京时间为20点的时候,全球位于同一天,再问,东西十二时区是几点的时候,全球位于恰好一半的地区位于今天,另一半的地区位于明天。 《1》《2》《3》《4》《5》
在韶关田家炳中学的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态度认真,勤奋好学,指导老师张倩老师对我倾注了一腔热情和心血,言传身教,精心指导教学,把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使我初步领会了在“备、教、辅、复、考”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巧;更给了我超过40课时的试教机会,让我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了我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及与人合作的能力。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多的体会和领悟:
(一)教学实践篇:
备课时,认真钻研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材,写好完整实用的教案,然后运用我平时学习的教学理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师范技能,去反复实践。课后总能得到张老师的耐心指导,在教态、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一些教学细节,一些题目的穿插,与学生的互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等等,都给我一一举例、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用心准备的第一次课
第一次课,我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些课外知识:《生活中有地理》
一、生活中有许多的地理知识
比如,“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为什么呢?“西藏人穿藏袍,欧洲人穿西服,我们现在穿西服是不是适合我们的国情?”
二、文学中有地理
中国有许多的知识是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的,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等我们学了地理之后,你会发现那么多的文学诗句运用了地理知识。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山下已经桃花凋谢,为何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
三、zz历史中有地理
大家熟悉的“台湾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zz问题,为什么中美最敏感的zz话题就是台湾问题?中国大陆为什么就一定不要台湾独立?凭什么就可以说台湾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地理位置对于大陆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学了地理以后,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在世界近代史上,大家熟悉的“新航路的开辟”,当时已经有一条从欧洲通过大西洋的东海岸绕好望角到达东方的海上航线,为什么当时欧洲人还要花大的气力去开辟去寻找新的航线呢?学了地理,从地理角度我们也能发现答案。
现在地球上自然灾害比较多,借助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更能有效的防灾减灾。
四、三理
中国的文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更要懂得“三理”,何谓三理?即命理、医理、地理。
五、古代地理常识
为什么我们讲“买东西”不讲买南北?这个人“不是东西“,为什么不讲这个人“不是南北”?
然后才是教材知识,在上课的时候沉醉于自己的“教”书上,却忽略了学生的“学”;自己觉得很精彩,但是却是在唱独角戏。还讲得非常辛苦,学生却像听天书,没有重点,不明白这节课要掌握什么知识。
张老师给我做了细心的指导,使得我总结了好多,明确了该怎么上课。那就是一定要有学生活动。这个学生活动可以是多种方式的,比如一上课时候让大家根据课标一起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然后按照课程标准自主阅读教材与地图册,找到新知识,还有课堂中的提问,讨论,个别提问,探究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1」 「2」 「3」 「4」 「5」
精彩难忘的新课:把自己当地球转起来
一天上四节课的感受,真的很充实,很满足,一点都没有累。因为当你想到一个好的教学方式,一个轻松的课堂的时候,上多少节都没有关系。
本课讲的是“地球的运动”,课标是“分析地球的运动”,那么在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以后,就让学生根据课标来看书(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听得进去,而且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休息一下,而且在课程改革中有要求,每节课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活动,无论是自学,还是讨论探究),然后提问,检验他们的自学成果。
我的提问是“现在,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无论用什么方法,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地球的自转”。然后学生会想很多办法的,例如用笔,用篮球,用粉笔盒,用书,或者就用手指在空中画方向……最有趣的是,在三班,有个学生站在上面,大家大喊“自转自转!”
“好,那我们就让这位同学把自己当作是地球,自转起来吧!”
“要倾斜的哦!”下面有学生喊。台上的学生把头一歪,然后自西向东转动起来,引来了一阵大笑。老师在后面都忍不住带头鼓掌起来!
就这样带动了课堂气氛,同时检验他们是不是真的明白地球自转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来归纳怎么分析地球的运动。运动,要看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等等,使得整个教学活动非常连贯,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全力以赴攻破重难点的习题课
习题课,一周上了十二节左右,虽然有很多的重复课,但是每个班学生的反应都不一样,我本着“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的原则;根据他们的反应不同要做出很多的变化,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因此而不同,颇有些心得。作为老师,真的是首先自己就要有很多题目在胸,了如指掌,能够脱口而出。
上习题课上得非常有感觉,可能因为题目相对作图题比较简单,学生的反应比较热烈。而且自己也做了一些准备,中午在迷迷糊糊想睡觉的时候,老师发短信说“晓娜,今天的课你上啊!”于是我马上清醒过来,看了一些题目,加上最近在赶教案的填写,所以对知识点非常地熟悉,上课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变化:例如说到太阳活动高峰年,又让大家一起回忆,从太阳大气的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作图,然后在对应的日冕、色球、光球层分别发生了什么现象,名字是什么,原因是怎样的;太阳风、耀斑、太阳黑子,概念,影响,再问太阳活动的能量来源是?(不要只学了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就不知道太阳活动的能量来源),联系起太阳的大气组成,太阳表面的温度,氢的核聚变产生能量;在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届时,我国受影响较大的部门是:地质,通信,航天,航海,钢铁,纺织……让学生来选择……
把知识点和题目紧密地联系起来,既不是为了讲题目而讲题目,也不是为了讲知识点而讲知识点,而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本来学了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运用的,而习题既是知识的延伸和变化,也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建立各个独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又讲述到地方时的时候,就联系现实,当东西十二时区或者是北京时间是几点的时候,全球位于同一天,推出北京时间为20点的时候,全球位于同一天,再问,东西十二时区是几点的时候,全球位于恰好一半的地区位于今天,另一半的地区位于明天。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