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11-06 19:21:10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zz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单位党政“一把手”角色定位不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经济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在农村,由于没有成规模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而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据统计在28个村(菜场)中,年集体收入少于50万元的8个,入不敷出的村13个,年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村仅有4个,集体经济薄弱使修路、敬老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个人顾个人”思想。在社区,基本没有集体收入,而区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8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社区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无地方办事”问题突出,这点在社区表现尤其明显,据统计,目前50个社区中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足50平米的有23个,50-100平米的11个,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如和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34名,而借用的办公场所中党员活动室面积不足20平米,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XX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114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在当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村级组织必须思考“干什么”、“怎么干”的课题,村干部必须成为“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的干部,但目前,我们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根本转变,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到研究市场、招商引资、发展项目上来,同时,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不善于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队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党员比例较小,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这个问题在农村、社区和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农村青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较难;部分改制和停产企业多年来未输入年轻力量,发展党员后继乏人;近两年新发展的26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党员中有17名因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后流出城区;而离退休回村、回社区党员逐年增多,从而造成了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截止XX年底,全区1763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739名,占%;35岁以下党员426名,仅占%;全区2582名社区党员中,55岁以上1057名,占%;35岁以下党员773名,仅占%;二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少单位还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外出不易集中而减少活动次数,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个别支部仅在每年“七一”组织一次活动,还有部分支部,为了保证参会率采取发放5-50元“书报补贴”、“误工费”的办法,但“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依然困难。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动党员都是在外出前或返乡后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个别党员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在监督方面,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软弱,在调研中发现,太西街道太西社区有1名XX年无法联系、未参加组织生活、未交党费的党员,党支部一直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有很多缺失。三是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zz热情、荣誉观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与渗透,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在服务群众和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接管的改制企业党员,存在人户分离较多、流动就业较多、不满情绪较多的“三多”现象,导致这部分党员联系不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对社区党组织不认同等问题,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不顺畅,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有的正副书记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三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因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zz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单位党政“一把手”角色定位不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经济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在农村,由于没有成规模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而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据统计在28个村(菜场)中,年集体收入少于50万元的8个,入不敷出的村13个,年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村仅有4个,集体经济薄弱使修路、敬老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个人顾个人”思想。在社区,基本没有集体收入,而区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8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社区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无地方办事”问题突出,这点在社区表现尤其明显,据统计,目前50个社区中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足50平米的有23个,50-100平米的11个,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如和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34名,而借用的办公场所中党员活动室面积不足20平米,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XX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114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在当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村级组织必须思考“干什么”、“怎么干”的课题,村干部必须成为“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的干部,但目前,我们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根本转变,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到研究市场、招商引资、发展项目上来,同时,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不善于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队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党员比例较小,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这个问题在农村、社区和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农村青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较难;部分改制和停产企业多年来未输入年轻力量,发展党员后继乏人;近两年新发展的26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党员中有17名因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后流出城区;而离退休回村、回社区党员逐年增多,从而造成了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截止XX年底,全区1763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739名,占%;35岁以下党员426名,仅占%;全区2582名社区党员中,55岁以上1057名,占%;35岁以下党员773名,仅占%;二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少单位还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外出不易集中而减少活动次数,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个别支部仅在每年“七一”组织一次活动,还有部分支部,为了保证参会率采取发放5-50元“书报补贴”、“误工费”的办法,但“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依然困难。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动党员都是在外出前或返乡后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个别党员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在监督方面,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软弱,在调研中发现,太西街道太西社区有1名XX年无法联系、未参加组织生活、未交党费的党员,党支部一直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有很多缺失。三是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zz热情、荣誉观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与渗透,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在服务群众和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接管的改制企业党员,存在人户分离较多、流动就业较多、不满情绪较多的“三多”现象,导致这部分党员联系不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对社区党组织不认同等问题,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不顺畅,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有的正副书记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三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因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