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稿
“五一口号”是1948年经毛泽东同志最终修改,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通过,并由新华社在4月30日发布的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五一口号”共二十三条,但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即中共向全社会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zz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共的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主党派的拥护和支持。其中1949年1月26日九三学社在北平的《新民报》上发表了《拥护中共五一号召与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九三学社在宣言中指出,“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zz协商会议,解决国是”,“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
正是“五一口号”的发布及社会各界的响应,奠定了zz协商和组建联合政府的基础,奠定了民-主党派参政和议政的基矗对“五一口号”的学习,我个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五一口号”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需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48年“五一口号”的提出和响应,体现了自1860年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需求。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事件以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但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仅仅有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制度的现代化,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矛-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光绪皇帝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戍变法,但由于没有社会基础,没有人才基础,加之变法操之过急,皇帝一日数诏,再加之各种历史偶然因素交织在一起,变法仅仅103天就夭折了。戊戍变法的夭折,一方面,使维新派和开明派在当时的满清政权中遭到了全面的排挤,满清政权变得更加昏溃,最终竟上演了“义和团进京”、“攻打使馆”和“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的千古闹剧;另一方面,满清政权彻底走到了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的对立面,直接导致了激进的辛亥革命。19XX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摧毁了旧的秩序,但当时整个社会在人才准备、社会观念等方面并不具备建立新秩序的条件。正如国民党的创始人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宋教仁在19XX年所说,大家只知道破坏旧的秩序,但大家并不知道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秩序,更不知道怎样去建设一个新秩序。虽然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和“天坛宪草” 现在看起来在条文和制度设计上仍然非常先进,但这只停留在字面上,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相反,激进的革命后,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军阀割据、动-乱和内战。戊戍变法的夭折和辛亥革命后数十年的动-乱说明,仅仅有制度的现代化,没有人才的现代化,没有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同样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
从19XX年的辛亥革命到1948年,中国已历经了37年绵延不断的战争;从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8年,中国已历经了29年即近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观念创新和民-主自由思想的培育与发展。1948年正当国共二党的决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五一口号”的提出和积极响应,正体现了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及中国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客观需求:
社会渴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渴求,一个统一的、和平的、稳定的环境;社会需要尽快结束内战,开展现代化的教育,开展现代化的建设。
社会渴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渴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zz协商,组建联合政府,建立现代化的zz制度。
二、毛泽东同志对“五一口号”的修改体现了互相尊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zz协商原则
毛泽东同志对“五一口号”的修改共有三处,第一处修改是,将原来的第五条,即“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zz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第二处修改是,删除了原第二十三条,即“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第三处修改是,删除了原第二十四条,即“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泽东同志的这三处修改体现了互相尊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zz协商原则,正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的(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9页),“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毛泽东同志当时反对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曾提出共-产-党员 “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
zz协商的前提就是互相尊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毛泽东同志的这三处修改正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
三、六十年后,重温“五一口号”,我们更应该有序地推进制度文明建设,更应该全方位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从1948年到XX年,整整六十年。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却是漫长而又弥足珍贵的。如果三十年算一代的话,那么六十年则是整整二代人的时间。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了全方位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外,我们现在更强调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除经济建设外,我们现在更强调和-谐社会的建设。
温-家-宝总理今年在人大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在“茍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二句话之后,又加了三句话,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谈到司法改革的目标时指出,司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司法公正,追求司法独立,以司法独立来保证司法公正。
“天变不足畏”,就要求我们的社会,要求我们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主动迎接社会变革的勇气,都要主动为社会的变革做好准备。做好人才的准备,做好观念的引导。
“祖宗不足法”,就要求我们不应该沉迷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不应该因循守旧,应认清历史的潮流,不断创新。
“人言不足恤”,就要求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只要符合历史的潮流,只要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只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应该瞻前顾后,就不应该过多地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
追求“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就要求我们尊重司法自身的客观规律,就要求我们选拔和造就一个以法律为信仰、视法律为生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六十年前的“五一口号”,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名普通社员,我期望自己能立足于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起,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做起,从引导和改变自己家庭的观念做起,从引导和改变自己工作团队的观念做起,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参与到中国全方位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而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