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村情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02 02:56:23
一、柴湾村基本村情
1. 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 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湾的山里没有住着神仙,河里也没有住着龙王,却也照样有她不俗的名气和灵气。 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 基层组织建设
柴湾村双委在村支书孙仓、村主任邓和平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双强”党员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柴湾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柴湾在县组织部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造一座两层村委办公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除了植有护村林环卫全村外,柴湾还不断加大绿化家园的力度,在主干道两侧又种植了2排树木。路旁共新植树木XX余株,使柴湾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涧镇退休老干部孙云照,古道热肠,关心家乡柴湾的建设,积极响应村双委的号召,带头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捐献出来,购买水泥约100吨,带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双委已将修路纳入本年发展规划
1. 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 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湾的山里没有住着神仙,河里也没有住着龙王,却也照样有她不俗的名气和灵气。 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 基层组织建设
柴湾村双委在村支书孙仓、村主任邓和平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双强”党员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柴湾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柴湾村双委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柴湾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12年以来,村双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万元,新修水泥路面2公里;为了解决群众浇地难的问题,筹资10万元兴建一眼排灌站及渠道硬化配套1公里,可浇地面积500亩;投资4万余元整治公路,硬化边沟XX米;多方筹资投入教育基础工程,投资万余元,对校园实施绿化、硬化,完善配备了桌椅、电脑、图书、仪器等,使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使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柴湾小学原来排全镇第25名,现在进入前10名。
柴湾在县组织部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造一座两层村委办公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除了植有护村林环卫全村外,柴湾还不断加大绿化家园的力度,在主干道两侧又种植了2排树木。路旁共新植树木XX余株,使柴湾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涧镇退休老干部孙云照,古道热肠,关心家乡柴湾的建设,积极响应村双委的号召,带头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捐献出来,购买水泥约100吨,带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双委已将修路纳入本年发展规划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