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面对21世纪的挑战
在过去的十年内,我曾经在不同的场合以同样的话题,发表个人对人类将来的一些看法与关怀。虽然这十年来,世局的改变非常急速,但是我基本的观点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随着世纪转折点的来临,我们必须更坚决地下定决心,加深“迎接挑战"迫切感。
如果我们回顾人类的历史,一万年前农业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的开展确是一件重大的事,我们虽然看到人口在地球上开始慢慢的增加,但总的说来人类社会的改变并不那么显着,一直到250年前瓦特发明蒸气机带动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改变才变得非常快速,以致于过去一百年来所发生的变化,似乎更胜于工业革命发生以前的一千年来的改变。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类学会了转变并控制各种不同的能源,由化学能、热能到机械能或电能,并经由各种机械的发明,使它能从事比人类或动物的体力劳动更强大、更精确也更可靠的工作。这不但造成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提高,也大幅度地改进了人类的物质生活。随着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地球上的人口也有了惊人的暴增,就在本世纪这短短的一百年之内,世界人口便增加了四倍。
不过在我们进一步歌颂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与繁荣之前,让我们注意两件重要的事实。首先,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消耗的增加,我们逐渐地过度依赖地球上千万年慢慢积累的石油、煤、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除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酸雨等问题外,在短短的二三百年内把地球上宝贵的矿物燃料挥霍净尽,对我们的子子孙孙确实是很不负责任的事。第二件我们该注意的事情是,工业革命对不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影响确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幸运地跟上这股浪潮,便加入先进国家的行列,不幸没能赶上,以后追赶的日子,就十分辛苦。
许多欧洲的国家,跟上了工业革命的浪潮,它们变得富强而向外拓展它们的影响力,但是许多亚洲、南美洲与非洲的国家却没有那么幸运,最后都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从19世纪末开始,亚洲国家的人们觉察到,如果要追上西方的国家,似乎要大力地推动“科学"与“民主",这确也是中国五四运动时的口号。但是在殖民统治或被侵略的亚洲国家,最使他们痛苦的是外来的压迫,所以最能鼓动大众,而在本世纪的上半叶真正带给亚洲国家实质上改变的,便是以驱逐外来的压迫为目的的“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而不是民主化的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部分的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国家都成了独立的国家,开始向各方面急速发展,台湾也终于走出了权威的统治而渐渐成为民主的社会。在最近的这几十年内,在许多改变中,我们似乎也渐渐看到第二次产业革命正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但这次并不是以能源带动的,而是以在美国发展的微电子与信息工业领头。我们同时也觉察到,我们的世界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竞争的游戏规则,基本上还是没有根本的改变。有些国家跟上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他们仍将强大而富有,没能跟上的国家将仍然悲惨。这也是为什么亚洲国家必须在这第二波的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的原因。但是毫无疑问地,有些开发中的国家将会跟上,但大部分的未开发或开发中的国家将不会那么幸运。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方面的科技发展,在以后的一两百年内我们将会看到急速发展中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当生物技术对医药与农业的应用开始有了实质的进展后,对人类食物的供给与健康的维持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对於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东南亚国家,如能好好保护它,这将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在过去的十年内,我们常听到有人提起亚洲经济奇跡,但是如果我们从促进经济进步的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以及科技知识应用在生產上的角度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奇跡。如果亚洲国家真要创造经济奇跡,也许要赶快投入科学的研究与高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也许是亚洲国家能够创造奇跡的一个契机。
我们在这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回顾这一世纪的许多变化,一定也会注意到,除了民主多元化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面貌之外,整个世界的国际化也许是最值得令人注目的。
由於交通与通讯的进步,我们的地球相对的缩小了,同时各地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赖却渐形重要,特别是在过去的十五年间,由於整个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地球村”的概念似乎慢慢在成形,而我们也一步步地走向“生活在没有国界的世界”的境界。这次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确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国际化有密切的关繫。同时,我们也看到人类面对的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人口暴增、不同地区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深,与人类的活动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已变成高度国际化的问题,也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的问题。
最近大气平流层的臭氧被人造的氟氯化碳破坏引起了世人高度的注目。一向被认为非常安定而对健康无害的氟氯化碳,没想到扩散到平流层,被紫外光分解而產生氯原子之后,竟给臭氧层带来这麼大的问题,直到最近一直没人会想像到南极的平流层在鼕天竟会產生巨大的“臭氧洞”。幸而,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呼吁,十年前世界上的许多工业化的国家共同签署了“蒙特利公约",以大量减少氟氯化碳的产生与使用,情形已不再继续恶化。不过如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臭氧层防止紫外光渗透的功能,我们还得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下去。即使我们今天完全停止排放氟氯化碳,目前留在大气中的这些化合物,也要等到四五十年后才会消失掉。相对于平流层的臭氧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破坏,在对流层也就是在地平面上经由氧化氮的光化学催化产生的臭氧,它对人体的健康与植物却有很大的害处。最近的测量已显示在工业化的北半球,已经围绕着地球形成了一环。臭氧的问题与酸雨与二氧化碳等气体促成的温室效应都是超越国界的问题,如果不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随着人类活动的国际化之后,还有一件值得大家关心的事是世界各地不同的疾病可能很快地传染到全球各地。每天繁忙的飞机载满了旅客与货物飞越海洋与大陆到世界各地时,导致疾病的微生物、细菌与病毒,便也不可能局限于某些地区。况且我们还得记住,人类是无时无刻与这些小东西的演化在竞争。从演化的观点看,有较长生命周期的人类不一定占有优势,微生物、细菌与病毒的生命周期往往是几个小时或几天,而且暴露在辐射或化合物环境下时,很容易引起突变。
从上述的讨论中可以很显然地看出,人类的将来确实是筑构在全球化的zz、经济、文化与生态的体系中,每个国家与地区相互依赖将变得很重要。而且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会发现生活的天地确实是整个地球,我们都将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而且地球上各地人民的命运将会紧密地连系在一起。
面对着这么一个情况,尤其是面对全球性的困境,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够再像以往一样,在强烈的竞争中盲目地走下去。许多事是我们必须立即着手改进的,特别是能源的使用与它对环境恶化带来的一些问题。为了能够使整个世界永续发展下去,我们必须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发展新的能源,以减少我们对矿物燃料的过度依赖,并且仔细检讨人口政策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另一件似乎是更重要的事是,居住在工业化国家的人们要认真地面对一个问题: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像我们这样生活,我们的地球承受得了负担吗?如果中国大陆的人平均石油消耗量,达到今天台湾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产量也不够供应中国大陆的消耗。最近,世界各国为了在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都在努力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希望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赶上先进国家。但是如果先进国家走过的路,或是目前正在走的路,不是一条全世界能够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那么未开发或开发中的国家紧紧跟在先进国家的后头努力追赶,就似乎毫无意义。因为这一段辛苦追赶的路程,很可能是人类共同走向灭亡的路程。1997年12月在京都召开的有关全球温室效应的会议里,曾有了些共识。工业化的国家将努力在2012年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到比1990年还少5.2个百分点的程度。这虽是很好的起点与方向,但是欧美国家的往回走,并不意味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也就跟着冻结。不过如果在2012年地球上60多亿的人口,平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全部达到工业化国家1990年的水平,那么我们的地球确是承受不了的温室效应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二次大战之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汽车与透天别墅为像征,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最羡慕也想追赶的目标。于是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一旦经济有些进步,伴随着高楼大厦而来的是交通的阻塞与空气的污染。我们必须认清楚美国人口虽只占有全球人口的百分之五,他们却在消耗着全球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能源。去年京都的会议似乎非常明确地告诉世人两件重要的信息:第一个信息是我们的地球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开发也不可能无限的吸收人类生活产生的种种污染;第二个信息是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说,在将来到2012年时,必需转回到过去的1990年的标准。这不也告诉我们,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路似乎走过了头,的确不是整个人类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