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培训小结2篇
奥尔夫音乐既熟悉又遥远,虽然早有所耳闻,但真正的内涵却一知半解。今天参与了台湾奥尔夫儿童音乐培训讲师——胡瑛婷的《小小莫扎特——奥尔夫音乐》讲座,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在培训中,胡瑛婷老师把我们当成小孩,采用图片提问、演唱、身体动作(用嘴、拍手、跺脚、拍桌)与我们互动,气氛活跃,拉近我们与胡老师的距离,一种自然、和谐、亲切的氛围,也让我体会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胡瑛婷老师的示范活动——小班音乐《小鸡小鸭小鹅》,使我陶醉其中,忘记了记录,随着她的思路一起飞翔:以一首轻松而简单的律动引出,“跟我拍手、拍手,跟我转圈、转圈……”带孩子们玩了起来,最后以孩子们打枪的动作,并一声“嘣”结束,激发了幼儿想玩想学的欲望。接着配合图片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逐步过渡到匹配乐器,敲打乐器,贴乐器图标,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积极、投入。最后一曲《宝贝再见》结束,老师和小朋友深情的说“再见”“byebye”, 让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都沉浸在浓浓的离别情中……真是贯穿自然,恰到好处。
半天时间一晃而过,胡老师那充满自信的教态,那幽默的语言,那甜美的微笑一直烙印在心中,我要吸取她的精髓,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奥尔夫音乐培训小结:
XX年7月9日,怀着对奥尔夫音乐的好奇心,我到上海进行了6天的奥尔夫教学法的培训。之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奥尔夫的课程,但由于我们是大班,快毕业了,就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对奥尔夫的了解也只局限在看了2节课,片面的感受到课堂中的轻松气氛,但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
9号上午到达培训地点的时候,潘俞安老师已经开始了她的课程。我们轻轻的进入教室找了个地方做了下来。她用她的语言、身体、动作等等,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中。我们和她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培训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一直跟着她转,做的小游戏都非常的有意思,会让我有一种感觉:“啊?音乐课可以这样上吗?”例如在说到节奏时,她把我们所有人分成了三组,节奏分别是:××,×××,×× ×× ,而歌词是麦当劳中卖的食物:薯条,巨无霸,草莓新地。三组的人一起说,每个组要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让受别的组的影响。这就是奥尔夫音乐里面的顽固伴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平时我们都会忽略的问题,就是预备拍。预备拍的节奏决定歌曲的节奏,有些人的预备拍和歌曲的节奏不统一,也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一种乐器,拍打不同的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色,而且音量上也可以有大中小。所以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即使没有乐器一样可以进行音乐教育。
潘俞安老师的课程进行了一天半,11号开始由姚迦勒老师为我们具体讲解了教师指导用书中的所有课程,每一节课都讲的很细致。从中讲到的重点同潘俞安老师讲解的内容有很多的共同点。在姚迦勒老师的身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稳”,有点泰山压顶而不惧的感觉,同时兼顾着简单直白的连孩子都能很快接收的语言表达,语言中的亲切、好奇、奇怪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下面的内容。而且的他的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套的那么紧,过渡非常的自然轻松。我想学的就是他身上的这种气势,也就是既让孩子们能专注的听你上课,也要让孩子们能顺应课程的进度不断深入。
两位老师给人的感受都是非常的具有亲和力,从他们的身上我不仅要学习奥尔夫音乐课程中的内容,更要学习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和谐的感觉。
受南昌铁路艺术园安排我有幸接受奥尔夫音乐培训,虽然是短短的一天,但受益非浅,对奥尔夫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初步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点与基本的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启迪幼儿思维,培养、健全幼儿人格是极佳的教育方法,我将把奥而夫音乐艺术引入日常的幼儿园常规音乐教育中,让音乐陪伴孩子们成长,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健全人格。这次的培训给我带来最多的是“快乐”,音乐用“快乐”感染我们,而让我明白应该用快乐去感染我们的孩子们。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适用于儿童,追求动作、语言、舞蹈、表演的紧密结合,是一种孩子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活动。其与柯达伊的歌唱性教学、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教学并称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如果要用一些关键词来描绘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解的话,那就是“创造”、“自由”、“享受”、“个性”、“合作”。 奥尔夫音乐启示着我:每一样平凡的东西都能具有无穷的想象、都能制造出美妙的音乐,生活无处不是音乐,我们可以在音乐中享受自由和快乐,在音乐中大胆地尝试、成长,在音乐中学会与同伴交流、相互信任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