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净中干事 在干事中干净
发布时间:2022-10-15 18:33:09
“一要干事,二要干净”,这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细细想来,这个要求既有普遍意义,又有现实针对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干事?怎样才能在干事的同时保持干净?这是一个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干事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不干事、不能干事,当一个昏官、庸官,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这个“官”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当“官”?古往今来,当官要干事乃为共识。即使在封建社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也是许多为政者的追求。这里的“为民做主”,就包含着干事的意思。当然,封建官吏干事不可能完全是为民。只有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真心实意地为民干事。应该说,当今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想干事,也都是能干一些事的。但深入分析一些领导干部的干事,其表现和效果却很复杂。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干事为国为民的是主流、是多数;但失去了正确导向,干事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功名,或者为了谋取家族或小圈子的私利的,也同样存在。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等也都曾经干过一些事情,但最终却在干事中东窗事发,沦为人民的罪人。事实上,这一类领导干部的垮台并不在干事本身,而是在干事背后的动机与目的上。于是,这就十分自然地联系到了干净的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干事与干净就像并蒂莲一样密不可分,缺少了哪一条,都算不上称职。怀着干净的动机和目的去干事,事才能干得利国利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反之,动机不纯,作风不正,把干事作为谋取私利、博得虚名的手段,或者片面地认为只要干事,何须干净,就极有可能使干事变形、变味。这样的干事,违背了党的宗旨,只能劳民伤财、激起民怨。不干净的事干多了,最终就会栽跟头、吃苦头。可见,既干事又干净,才是最佳状态。只要像孔繁森、郑培民那样,扎扎实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干干净净地做“官”,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应当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干“事”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许多事情都与各种利益相联系,因而又充满着各种诱惑。如果领导干部对应该如何用权缺乏正确认识,对应该怎样干事缺乏一定之规,稍不留神就会在干事中“湿鞋”,原本干净也变得不干净了。可见,领导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实属不易,务必十分谨慎才行。这样说,岂不要弄得领导干部谁都害怕干事,人人缩手缩脚、谨小慎微乃至人人自危了吗?不会的。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领导干部干了些什么“事”,桩桩件件都在老百姓的眼里。他们总是以你做的是什么“事”来判断你当的是什么“官”,以你怎么做“事”来鉴别你为谁做“官”。只要凡事出于公心,干净地干事,不但事干得越多越好,而且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决不会埋没领导者的政绩。胡锦涛同志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就是要干事,要改造客观世界;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就是要干净,要改造主观世界。领导干部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干净中干事,在干事中干净,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爱民、为民的好“官”,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