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生交流会发言稿:读大学与改变命运
大家好,非常感谢经济学院、我的辅导员侯老师的邀请,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做这么一个分享。
其实说起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在这样的场合,和这么多人进行分享,上一次还是7月时候即将毕业的前一天,和08级的同学分享了一些关于考研的经验。
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我这回是稍微准备一点东西,主要也是约束我自己。
写之前,我给自己想了一个雷人的主题,《读大学与改变命运》。
这里,首先,我还是要祝贺你们,实现了人生的第一场次跨越。
接下来,按照一种所谓的惯例,应该象高三时候老师常说的那样,就是告诉大家,熬过了高三,大学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在这里,一切都是崭新的,美好的,进了大学一切都会好,文艺一点来说,就只要上了大学能实现你们的人生的蜕变。
不过,今天我在这里,既然是我来做这样一个分享,我觉得我就有义务,更实在一点地分享,我对《读大学与改变命运》的一点想法。
我非常希望,我可以在这里,欢欣鼓舞地告诉大家,只要你读了大学,你的命运就改变了,你就一定能拥有的光明的未来。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是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只是在满足一种,所谓“短期需要”的供需关系——举个例子,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几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等专业是XX年至2011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当然,我觉得诚如一句俗语,点背不能怨社会,回过头来,审视中国大学生一种学习现状,网上有这么一段调侃很贴切,大学版的《不差钱》:
“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说这些,其实是蛮沉重的,但不得不说一句,当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可以证书化,道德可以数据化,如果你还相信,读大学就能改变命运,我多少有点自欺欺人?
谈到这里,肯定会有同学在想,既然我这么不信任中国的大学教育,为什么还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继续去忍受这种大学教育。
大二那年,我和我的团队参加湖北省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很幸运地得到了第一名的成绩。但我回过头来,反思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发现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而关键的是过程中,我们这一群人,对这样一个商业社会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甚至比我们上一年的经济学的收获更多。而更重要是,我们在这样一个持续了将近至少三个多月准备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沟通、以及自我思维和能力的一种突破,使我们迅速地成长了起来。而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是那段时光,在学校堕落街酒足饭饱后,和海南一哥们边走边扯,就是所谓的“聊聊人生,谈谈理想”。不过,说到理想,我很清楚,大部分人都是没什么理想的。这个不是我乱说,曾经有个调查,“美国著名的商业大学哈佛大学,在1979年对应届毕业生做了一个调查报告。在调查中,他们询问在应届毕业生中有多少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结果只有3%的人”。
但10年后,哈佛大学又把当初的毕业生全部召回来做一次新的调查,结果发现那些3%的把明确人生目标的人,他们的年收入是其他97%的人收入相加后的十倍。对,是十倍。
知道了这个调查之后的若干日子,我都很骄傲,一不小心就比哈佛商学院97%的学生都有前途了。就是在那段日子的那个夜里,我跟海南哥们言之凿凿地阐述了考研是何等何等无用,还有考研的人百分之90都是逃避现实的就业压力。言下之意就是,哥坚决不考研,哥要抓紧干事业赚钱。
结果,我后来考了研,海南的哥们毕业回了海南干了他的事业,他现在中国银行三亚分行里面进行培训,每天充实而快乐。
所以,我想说就是,其实生活是蛮讽刺的,而未来这东西就是么回事,你越是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知晓它会怎么样的时候,它就越会冲上来给你两几耳光,郑重地告诉你,“哥不是未来,是现实”。
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社会总是在变,我们也在变,但我们的人生不可以随波逐流,要改变,也只能改变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
总结一下,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读大学的这样一个阶段,18、19、20来岁的时候,其实不适合想太多问题。因为想多了可能就做少了,想多了可能就畏惧多了。
走进大学,大家都很迷茫,再怎么样好也总会有“糟糕透了”的错觉...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借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那句名言,“要相信你的直觉,听从内心的指引”,不放弃,去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方向,抓住身边的机会,全力以赴去做好,无论结果怎么样,你都会有所成长。
最后,谢谢大家。也祝福大家在这最黄金的岁月里,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