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星期一小学国旗下讲话:俭朴是美德
老师们、同学们,星期一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俭朴是美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我们耳熟能详,诗中所倡导的勤俭之风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圣贤对勤俭节约推崇备至,蜀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曾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千古名句。
现在,国家正在号召把我国建设成为节约型社会,我们学校也要建设成为一个节约型校园。
毛泽东主席就是艰苦奋斗、廉洁俭朴的典范。在延安时期,为节省灯油,他在考虑问题时把灯光扭小,等考虑成熟要写下来时,再把灯光扭亮。解放后,他的一件毛巾被打了73个补丁,两件睡衣上一件是67个补丁,一件是59个补丁。
著名作家茅盾的书房里,始终放着一张简陋陈旧的小书桌、一盏台灯、一只砚台,生活非常俭朴,然而在去世前,他却把多年积存的25万巨额稿酬献给国家,作为“茅盾文学奖”的基金。
今年春节期间,xx总理到胜利油田看望油田工人,细心的记者发现:他身上穿的一件羽绒服至少已经十年了。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过去有了提高,吃穿住行都开始讲究档次和质量。有人说:“富裕的日子不应‘吝啬’,也不必再吃苦了。”于是在国内的一些高级饭店,有时会出现满桌佳肴动了几筷便潇洒地弃之如土的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然而在经济比我们发达的美、德等国家,明确规定就餐不得浪费,否则就要被罚款,而日本更是以法律明文规定谁点的菜价钱过高,就要缴高消费税。对此有人便心存疑惑:“怎么,老外如此富有还那么吝啬?”
其实,并非老外吝啬,而恰恰在于我们中有些人忘记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准则;背离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校园内――有些同学对教室里的“无人灯”、公共厕所滴水的水龙头视而不见,对每天浪费的粮食满不在乎;有些同学花零用钱出手大方,同学间请客比阔,不珍惜钱物,追求高消费。同学们,你们可知道――你们用于比阔的钱物,是你们那可亲可敬父母亲用了多少血汗换来的吗?更何况如果我们的同学过早地学会了享受生活,却淡化了节俭修身,淡忘了创造财富的艰难,失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挫折和逆境来临,我们便不知所措;令人担忧的是,当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物质带来的快乐上,人生的目标和趣味就会逐渐退化,从而疏忽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作为学生,也许我们对勤俭创业的体验不多,因为我们不曾有过饥饿的经历,尝过挨冻的滋味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但了解国情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国家物质财富并不宽裕,资源也并不丰富,我们不能、也无权去奢侈。广泛存在的浪费现象与现实极不协调,我国目前尚有不少地区仍然很贫困,仍然有许多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们身边不也有不少同学生活困难,甚至缴不起学费吗?同学们,为了更多的人能早日过上幸福长乐的生活,让我们理直气壮地说一声:请你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分钱!
历史一再昭示“成有节俭败由奢” 的道理,勤俭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人唯有在勤俭中才能保持奋发的斗志, 有孟子名言为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前进的道路上, 唯有树立勤俭的观念, 我们才能保持高昂的斗志、进取的激情和创造的冲动,去搏击人生风云,去描绘新生活的画卷。
同学们,祖辈的优良传统等待我们去继承、去发扬,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在穿着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生活中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用水、用电,随时注意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