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认识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14 07:59:30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成果,锻炼学生能力,丰富阅历,拓展视野,我们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组织了07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赴济南长清为期2天的地质实习。4月16日,该实习圆满结束。
此次地质实习由学院刘教授带领,赴济南主要考察岩石和断层。先后在济南长清馒头山、灵岩寺展开断层和岩石的实习。专业老师针对岩石不同种类、性质和形成原因及断层的形成展开详细解说,使同学们对岩石和断层有更实际性的认识。另外,专业老师还向同学们解说专业仪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让我们就地进行自主讲解并使用。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掌握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的特征。
5.掌握褶皱的野外识别。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时间:
2012-04-15——2012-04-17
三、实习地点:
1.济南长清区苏庄背斜
2.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馒寿山
3.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有着明显滑坡和断层现象的灵岩山。
四、实习内容
(一)苏庄背斜
1.褶曲
地质构造中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褶曲分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
二者差别很多,但最正确的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核)为老岩层,两翼为新岩层;向斜反之。
其它区别:背斜一般向上凸起,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但都有例外。
如长期的风化可使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2.背斜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
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
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我们16号去的地方--苏庄背斜,它是由一坐小山,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一个小垭口。垭口两边岩石在水平方向呈明显的对称状,如下图
3.断层
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依据断层两盘沿断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将断层分成三类。正断层,指沿倾斜断层上盘向下滑动,形成对下盘的错开。正断层一般是构造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最常见的断层类型。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断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断层。逆断层,与上述特征相反,是上盘沿倾斜断面向上滑动,形成对另一盘的掩覆。当推覆作用大时形成逆掩断层,它们常常是因地壳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而形成的。平移断层,又叫走滑断层,它是由断层两盘沿断层线的走向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表现为平面上同一岩层的相对错动,而垂直方向上一般没有大的错动。平移断层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断层。
此次在我们参观苏庄背斜之前,我们看了一个断层,使我们对断层有了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断层虽然不大,但是特征很明显,是一个正断层。
(二).馒头山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这说明这山的外形特别像馒头。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亿年。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亿年的历史。!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
馒头山寒武纪层型剖面,是地球形成距今亿年期间历史记录,地球形成史上称为寒武纪。由于该期是地球形成后硬壳动物最早出现时期,备受世界观注,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极大兴趣并争相研究。该剖面因其地层发育齐全,露头好,地层单位间接触关系清楚,岩石类型,层面层理构造现象极为丰富,生物(特别是三叶虫)化石富集且保存完整,所以是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的理想剖面,是地质教学、科研的最为有利的场所,是不可多得的“地学实验室”,也是进行地学科普教育的“天然博物馆”。 「1」 「2」 「3」 「4」 「5」
此次地质实习由学院刘教授带领,赴济南主要考察岩石和断层。先后在济南长清馒头山、灵岩寺展开断层和岩石的实习。专业老师针对岩石不同种类、性质和形成原因及断层的形成展开详细解说,使同学们对岩石和断层有更实际性的认识。另外,专业老师还向同学们解说专业仪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让我们就地进行自主讲解并使用。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掌握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的特征。
5.掌握褶皱的野外识别。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时间:
2012-04-15——2012-04-17
三、实习地点:
1.济南长清区苏庄背斜
2.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馒寿山
3.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有着明显滑坡和断层现象的灵岩山。
四、实习内容
(一)苏庄背斜
1.褶曲
地质构造中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褶曲分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
二者差别很多,但最正确的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核)为老岩层,两翼为新岩层;向斜反之。
其它区别:背斜一般向上凸起,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但都有例外。
如长期的风化可使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2.背斜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
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
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我们16号去的地方--苏庄背斜,它是由一坐小山,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一个小垭口。垭口两边岩石在水平方向呈明显的对称状,如下图
3.断层
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依据断层两盘沿断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将断层分成三类。正断层,指沿倾斜断层上盘向下滑动,形成对下盘的错开。正断层一般是构造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最常见的断层类型。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断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断层。逆断层,与上述特征相反,是上盘沿倾斜断面向上滑动,形成对另一盘的掩覆。当推覆作用大时形成逆掩断层,它们常常是因地壳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而形成的。平移断层,又叫走滑断层,它是由断层两盘沿断层线的走向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表现为平面上同一岩层的相对错动,而垂直方向上一般没有大的错动。平移断层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断层。
此次在我们参观苏庄背斜之前,我们看了一个断层,使我们对断层有了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断层虽然不大,但是特征很明显,是一个正断层。
(二).馒头山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这说明这山的外形特别像馒头。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亿年。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亿年的历史。!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
馒头山寒武纪层型剖面,是地球形成距今亿年期间历史记录,地球形成史上称为寒武纪。由于该期是地球形成后硬壳动物最早出现时期,备受世界观注,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极大兴趣并争相研究。该剖面因其地层发育齐全,露头好,地层单位间接触关系清楚,岩石类型,层面层理构造现象极为丰富,生物(特别是三叶虫)化石富集且保存完整,所以是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的理想剖面,是地质教学、科研的最为有利的场所,是不可多得的“地学实验室”,也是进行地学科普教育的“天然博物馆”。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