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牛肉面想到的孝顺礼仪
中午高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面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牛肉面,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100位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 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来到小吃店了。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100位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而小男孩就像之前的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呢!”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中国有句广为人知的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礼仪。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地养育,作为儿女是终生难以回报的。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最基本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道德。
道德把孝敬父母列入规范,法律把赡养父母定为准绳,舆论将虐待父母作为谴责对象。那么,作为子女对父母、祖父母要讲究哪些礼仪呢?
首先,要尊敬孝顺父母,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并经常性地给予问候;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婚后另居,子女要经常回家探望父母;要支持理解父母丧偶后再婚,不能粗暴干涉;要理解老人的一些特殊心理与行为特征,父母唠叨时不可以表现出厌烦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其次,出入都要向父母打招呼;行踪去向要主动告诉父母,以免为之担忧;早、晚应向父母问候;吃穿娱乐要懂得礼让父母;父母生病应全心照料等等。
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情感,也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如果人类应该友爱,那么首先应该懂得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那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