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育总结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反思——孝义市第九中学闫彩虹

发布时间:2024-08-06 14:44:59

  从教三年以来,我接受了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这个行业的辛苦与伟大。来到九中之后,我有幸融入九中这个集体团队,使自己成为当中的一员,并且有幸得到杨森老师的指导与示范,同时也在实践中,吸取吕海霞老师和王小丽老师的讲课经验,让我对课改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我就对“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深刻的总结反思

首先是导学案的设计。学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影响课堂效率,以及学习目标的完成。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课标》,完成对问题的设计,同时也要顾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需要老师拿捏好“度”。但据目前阶段,本人对导学案设计这一环节还欠成熟,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努力做好。

其次是课堂基本流程,3分钟时间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达到什么目的;1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自学进行指导,应教会学生如何学;10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以及相关资料,自主完成学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识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8分钟时间合作探究,这一方式主要是针对“自主学习”补充。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独立解决,那么遗留的问题便在这种学习方式当中解决。以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组内全面调控工作,争取让组员人人参与,并有效的解决问题;10分钟展示反馈,小组展示学习的成果,其他小组根据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若各小组都解决不了,便由老师引导,点拨,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解答;3分钟时间归纳总结,各知识点都清楚之后,制作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5分钟当堂检测,使所学知识当堂得到巩固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45分钟安排相当紧凑,每一分钟都有任务,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产生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再次是教师课后反思。针对自己导学案的运用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哪一环节做的有些不妥,并记录下来改正。争取通过这一课的实践,能改正自己,不断提升。

在实施这种模式的同时,本人发现了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 小组长的调控能力。班主任老师在班级里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有组长与副组长,而组长与副组长的制定是按成绩制定的。但是有的成绩好的学生欠缺领导能力,会把握自己,但是缺乏调控能力。在课堂“合作探究”环节,小组长仅仅是与自己学习相当的同学合作探究,而对于学差生是一种置之不理的态度。导致组内成员无法都参与到探究当中,使的学差生对自己更加没有兴趣。

二、 学生质疑太少。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依据三种学习方式,学生循规蹈矩的依次进行,针对学案中的问题,仅仅结合课文作答,便少了质疑,少了质疑也就少了对抗,少了对抗,也就少了知识的生成,少了情感的愉悦。

三、 教师引导时间拿捏不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早,往往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索多长时间就形成指导,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有时候介入晚,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盲目状态,有时教师指导常常根本不需要,不应该,以致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提出解决的措施:

针对第一个问题,小组长的能力欠缺,可以在课间时间培养小组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要求他们经常督促组员认真对待学习。对于不停组长调遣的组员,组长可以对该组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给予鼓掌,当出现答案不一致时,组长应站出来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该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质疑太少。这个老师应该使用强制性手段让学生质疑,或者规定一堂课质疑2-3个问题。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质疑的问题有些偏离轨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质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提出的问题也值得研究探讨。那么以前的“强制性手段”,就不再强制。

针对第三个问题,教师介入学生的时间拿捏不准。这个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的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发现问题,成竹在胸。同时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与总结,那么对于时间的掌握也就会做的很好。

范文相关阅读

范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