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实施服务群众“十项制度”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发布时间:2021-12-27 16:44:41
北厚社区隶属于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工农街道,是2005年回迁的棚改社区。辖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共有居民3626户,10785人。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楼院党支部、11个门洞党小组,有党员395人,其中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有237名,双重管理党员131人。棚户区改造工程,让北厚居民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变成现实,老百姓从低矮潮湿、臭水满地流的老旧平房中搬进新楼林立、柏油铺路、绿草连荫的新社区。人住进了新区,思想素质能不能有新变化、生活质量能不能有新提升,是摆在社区党总支面前的一个课题。工作中北厚社区针对居民构成复杂,呈现“三多三低”,即“下岗失业多、特困户多、老弱病残多、文化素质低、人均收入低、就业能力低”的特点,从服务着手,以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为核心,不断完善上下联动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探索总结了民意诉求收集与解决、民生的服务与改善、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优化等三个方面的十项服务制度,用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认可,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畅通民意渠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1、建立接待日制度,让利益诉求制度化。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是服务好群众的基础。为了群众提供有反映问题的地方,北厚社区依托党员服务站设立接待窗口,建立了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成员值班制度,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时”接待群众来访,结合每月5日的党员集中学习日,开展“群众说事”活动,设立专门的“书记信箱”、意见箱、电子邮箱,还开通了服务热线电话,为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提供平台,形成了有话能说,有话敢说的民主氛围。
2、建立“民情日记”制度,让问需于民制度化。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是开展好服务的关键。“干部平时不进群众的家门,群众有事就会堵政府的大门”,为此区委开展了民情大走访活动,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本”。社区以“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为内容的“五百家”和“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为依托,分区划片责任到人,合理划定“走访责任区”,要求《民情日记》做到家庭人员、居住地点、住房面积、收入状况、技能专长、家庭困难、建议要求、联系电话“八清楚”。社区干部年人均走访超过500户次,实现走访全覆盖、民情全掌握。为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改进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3、建立联席议事制度,让协商研究民生问题制度化。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对群众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政府或协调相关单位来解决。我们每半年要召开一次有居民群众代表、驻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社区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兴办等工作,社区绿地补种、文化广场亮化、大型机动车违规停靠社区等问题通过联席议事一一得到解决。同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逐个登记,建立档案,有计划地研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开展专项服务,民有所难,我有所帮。
1、提供再就业“六送”服务,让下岗失业人员有收入。为了让社区下岗失业人员都能有工作、有收入,让生活有新起色。社区党总支定期摸底排查,随时更新下岗失业人员台账,建立了“送信息、送培训、送岗位、送资金、送项目、送政策”六送工作制度。想方设法为下岗失业人员找工作,组织社区干部和党员拿着社区自己开的介绍信四处奔走寻找用人单位,被回绝是经常事,有时连单位的大门都进不去,但为了老百姓社区干部始终坚持不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就这样我们为社区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全部找到了工作岗位。为广辟就业门路,构筑就业平台,我们还通过成立社区再就业培训基地,建立无围墙工厂等方式,让老百姓不出社区就接受培训,就有钱挣。目前我们已安置就业1912人,就业率达98%。
2、设立爱心互助基金,让扶贫济困有资金。我们从解决党内关爱主要制约因素--资金保障入手,采取党费划拨、上级拨付、党员捐款、社会资助等多种办法,设立社区党员爱心互助基金,社区回迁以来筹集救助物品、资金32万余元。为确保基金专款专用,我们制定了《北厚社区爱心互助基金管理细则》,对基金的筹集方法、管理方式、慰问对象、救助标准、审核要求、办理程序等逐项逐条作了严格清晰的界定和规定。累计走访困难党员500多人次,发放帮扶资金、物品近30万元,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党员的心坎上。
3、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困难群众结上亲。社区党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一帮一结穷亲”活动,发动社区干部、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群众与鳏寡孤独户、老弱病残户、特殊困难家庭共结成56个帮扶对子,建立党群连心卡, 保持经常性联系,通过道德银行积分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帮扶活动。老党员孙秀文包保的李香兰是一名盲人,还患有心脏病,和一个智残的儿子仅靠低保金生活,孙秀文就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时常送些米、面、油、鸡蛋等生活必需品。过春节别人穿新衣,李春兰娘俩也少不了。每年冬季孙秀文还要给李香兰200元钱补贴冬季取暖费, 已是73岁的孙秀文身体不是很好,为了不间断的照顾李香兰,她告诉自己的孙女和她一起照顾李香兰。党员与困难百姓结对,结出了党的好形象,结出了党的好作风,结出了老百姓对党的一片深情。
三、创新服务方式,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1、提供全程代理服务,解百姓之忧。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需求日趋多元化,老百姓已从过去的穿衣戴帽、柴米油盐等单一的生活需求,转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教卫生、社会管理等多方面需求。针对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具体实际,我们感到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新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势在必行。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党员服务站、楼院党员服务点网络,设立专门的全程代理服务员,开展“菜单服务”,根据居民需要和党员实际,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合理确定服务项目,统一印制服务菜单和联系卡发放给居民群众。实行“全天候”、“零距离”为民服务。如居民办事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办、生活上遇到困难不知道通过哪种途径来解决等现实问题,有的事情需要多次跑腿才能办成的,只要社区可为,就一定接过来,由社区代为办理。
2、建立承诺服务制度,促主动服务。社区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承诺,以“承诺做先锋、服务促和谐”和“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组织党员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做出庄严承诺,将承诺上墙公示。社区层面实行了对居民采暖、物业管理、车辆安全、食品安全、宠物管理等为内容的“五必管、五到家”承诺。建立了以离退休老党员为主体的“银发先锋队”、以残疾人为主体的“阳光团队”、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娃娃楼长”等队伍十余支志愿者队伍,引导志愿者围绕社区整体服务目标自愿认领服务岗位,就具体服务事项、完成时限和质量标准作出承诺,公示承诺内容,接受群众监督,消除了过去社区管理上的盲点。
3、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让群众满意。社区党组织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根据职责权限,明确承办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办结,并将办理情况或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向居民群众公示。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和各界关注程度高的办理情况,要进行公开、集中反馈;对一些需要通过阶段性工作才能处理的问题,随时给予反馈;对个别群众反映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个别反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贴心的服务、亲民的管理,让北厚社区居民沉浸在和谐、文明、幸福的大家庭中。党总支先后获得20余项国家、省、市级的荣誉称号。社区书记白艳杰被光荣地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社区多次成功接待吴邦国、李克强、曾培炎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调研,为社区党建工作树起了一面旗帜。
一、畅通民意渠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1、建立接待日制度,让利益诉求制度化。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是服务好群众的基础。为了群众提供有反映问题的地方,北厚社区依托党员服务站设立接待窗口,建立了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成员值班制度,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时”接待群众来访,结合每月5日的党员集中学习日,开展“群众说事”活动,设立专门的“书记信箱”、意见箱、电子邮箱,还开通了服务热线电话,为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提供平台,形成了有话能说,有话敢说的民主氛围。
2、建立“民情日记”制度,让问需于民制度化。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是开展好服务的关键。“干部平时不进群众的家门,群众有事就会堵政府的大门”,为此区委开展了民情大走访活动,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本”。社区以“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为内容的“五百家”和“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为依托,分区划片责任到人,合理划定“走访责任区”,要求《民情日记》做到家庭人员、居住地点、住房面积、收入状况、技能专长、家庭困难、建议要求、联系电话“八清楚”。社区干部年人均走访超过500户次,实现走访全覆盖、民情全掌握。为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改进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3、建立联席议事制度,让协商研究民生问题制度化。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对群众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政府或协调相关单位来解决。我们每半年要召开一次有居民群众代表、驻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社区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兴办等工作,社区绿地补种、文化广场亮化、大型机动车违规停靠社区等问题通过联席议事一一得到解决。同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逐个登记,建立档案,有计划地研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开展专项服务,民有所难,我有所帮。
1、提供再就业“六送”服务,让下岗失业人员有收入。为了让社区下岗失业人员都能有工作、有收入,让生活有新起色。社区党总支定期摸底排查,随时更新下岗失业人员台账,建立了“送信息、送培训、送岗位、送资金、送项目、送政策”六送工作制度。想方设法为下岗失业人员找工作,组织社区干部和党员拿着社区自己开的介绍信四处奔走寻找用人单位,被回绝是经常事,有时连单位的大门都进不去,但为了老百姓社区干部始终坚持不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就这样我们为社区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全部找到了工作岗位。为广辟就业门路,构筑就业平台,我们还通过成立社区再就业培训基地,建立无围墙工厂等方式,让老百姓不出社区就接受培训,就有钱挣。目前我们已安置就业1912人,就业率达98%。
2、设立爱心互助基金,让扶贫济困有资金。我们从解决党内关爱主要制约因素--资金保障入手,采取党费划拨、上级拨付、党员捐款、社会资助等多种办法,设立社区党员爱心互助基金,社区回迁以来筹集救助物品、资金32万余元。为确保基金专款专用,我们制定了《北厚社区爱心互助基金管理细则》,对基金的筹集方法、管理方式、慰问对象、救助标准、审核要求、办理程序等逐项逐条作了严格清晰的界定和规定。累计走访困难党员500多人次,发放帮扶资金、物品近30万元,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党员的心坎上。
3、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困难群众结上亲。社区党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一帮一结穷亲”活动,发动社区干部、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群众与鳏寡孤独户、老弱病残户、特殊困难家庭共结成56个帮扶对子,建立党群连心卡, 保持经常性联系,通过道德银行积分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帮扶活动。老党员孙秀文包保的李香兰是一名盲人,还患有心脏病,和一个智残的儿子仅靠低保金生活,孙秀文就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时常送些米、面、油、鸡蛋等生活必需品。过春节别人穿新衣,李春兰娘俩也少不了。每年冬季孙秀文还要给李香兰200元钱补贴冬季取暖费, 已是73岁的孙秀文身体不是很好,为了不间断的照顾李香兰,她告诉自己的孙女和她一起照顾李香兰。党员与困难百姓结对,结出了党的好形象,结出了党的好作风,结出了老百姓对党的一片深情。
三、创新服务方式,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1、提供全程代理服务,解百姓之忧。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需求日趋多元化,老百姓已从过去的穿衣戴帽、柴米油盐等单一的生活需求,转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教卫生、社会管理等多方面需求。针对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具体实际,我们感到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新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势在必行。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党员服务站、楼院党员服务点网络,设立专门的全程代理服务员,开展“菜单服务”,根据居民需要和党员实际,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合理确定服务项目,统一印制服务菜单和联系卡发放给居民群众。实行“全天候”、“零距离”为民服务。如居民办事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办、生活上遇到困难不知道通过哪种途径来解决等现实问题,有的事情需要多次跑腿才能办成的,只要社区可为,就一定接过来,由社区代为办理。
2、建立承诺服务制度,促主动服务。社区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承诺,以“承诺做先锋、服务促和谐”和“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组织党员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做出庄严承诺,将承诺上墙公示。社区层面实行了对居民采暖、物业管理、车辆安全、食品安全、宠物管理等为内容的“五必管、五到家”承诺。建立了以离退休老党员为主体的“银发先锋队”、以残疾人为主体的“阳光团队”、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娃娃楼长”等队伍十余支志愿者队伍,引导志愿者围绕社区整体服务目标自愿认领服务岗位,就具体服务事项、完成时限和质量标准作出承诺,公示承诺内容,接受群众监督,消除了过去社区管理上的盲点。
3、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让群众满意。社区党组织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根据职责权限,明确承办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办结,并将办理情况或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向居民群众公示。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和各界关注程度高的办理情况,要进行公开、集中反馈;对一些需要通过阶段性工作才能处理的问题,随时给予反馈;对个别群众反映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个别反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贴心的服务、亲民的管理,让北厚社区居民沉浸在和谐、文明、幸福的大家庭中。党总支先后获得20余项国家、省、市级的荣誉称号。社区书记白艳杰被光荣地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社区多次成功接待吴邦国、李克强、曾培炎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调研,为社区党建工作树起了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