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写作获取素材的基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4-08-17 21:45:06
运用先进指导工作,是思想zz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宣传先进,有一个最基本的环节——那就是要搞好先进材料的写作。先进材料如果写不好,那么运用先进指导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高明的先进材料写作能手,如果获取不到厚实、生动的写作素材,也就无法写出令人满意的材料来。而对于那些刚到机关从事先进材料写作的同志而言,对怎样获取先进材料写作素材,则更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 要想获取有效的先进材料写作素材,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善于调查、采访。因此,先进材料写作下笔之前的调查、采访就成了关键的一环。针对同行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对写作先进材料怎样运用调查、采访手段,来获取有效写作素材的基本方法简介如下: 一是“三步曲式”。具体地说,就是听先进对象的介绍,待他把全部情况讲完,然后仔细思考他的闪光点在哪里,他的鲜明个性在哪里。经过反复思考,当凝聚成先进对象的个性和闪光点之后?熏再向先进对象提出问题,要求作答。通过“听——思——问”这“三步曲”式的调查、采访,就会搜集到针对性极强的写作素材。比如,原我部汽车某团文化干事刘正亮在边防前线荣立二等功。被树为先进后,开始有很多人奉命写他的先进材料。由于这些人来去匆匆,调查、采访不细,写出来的先进材料平淡如水,上级《政工简报》没有转发。后来我到边防前线后, 请刘正亮用三天时间全面地谈自己在边防十多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体验。第四天,我反复思考刘正亮的闪光点后,有针对性地列出28个题目,再找到刘正亮,要他花两天时间,对我提出的每个问题,务必用两个以上的事例给我论证。通过“三步曲式”的调查、采访,我获得了刘正亮许多不为人知的写作素材,很快确定了刘正亮先进材料写作的主题:他不仅把歌曲创作看作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把它作为传播先进文化,鼓舞边防战士英勇杀敌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他忘记了家,忘记了自己,心中只有边防。于是,我写出了《谱写战歌壮军威》的先进材料,很快被广州军区转发。事后《解放军报》编辑看到这个先进材料后,要我把刘正亮的先进事迹改写成人物通讯,在《解放军报》一版显著位置发表。 二是“大推磨式”。往往有这么一种怪情况,先进材料树立的先进人物形象低于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形象。比如1987年,上级要宣传原我部某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医师吴继恩高尚医德的先进事迹。由于作者当时在很短的时间中调查、采访,加之草草写就,成文时她的先进事迹非常一般。大家看后,感到这个先进材料中吴继恩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吴继恩形象差了一大截。上级领导又把这个写作任务交给我。我吸取先前作者的教训,再去调查、采访吴继恩时,就采用“大推磨式”的方法获取写作素材。因为吴继恩当时很忙,想要请她坐下来用大块时间给我谈情况,那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首先请吴继恩的家人给我谈,接着请吴继恩所在科室的领导和同事给我谈,再请医院领导给我谈,最后请吴继恩医治过的病人给我谈。前前后后,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跑遍了桂林市的大街小巷,从而获取了吴继恩许多鲜为人知的写作素材。经一番思考之后,我立即写出“白衣圣母”吴继恩的先进材料,上报到广州军区,很快被《政工简报》转发。事后,许多同行评价说:这篇先进材料写得很有气势,非常感人,成功地展现了吴继恩医德高尚的形象。 三是“眼观六路式”。直白地说,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体会出先进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某些过程或细节。调查、采访中,一定会碰到一些“闷葫芦”的,你要他谈自己工作的具体过程,他一句话也不会说,一个比方也不会打。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改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比如写汽车兵的先进材料时,我就跟司机一起上路,看他们在千里运输线上开车时的感人细节;写仓库兵的先进材料时,我就到仓库现场,去看他们码垛的具体细节;写医务人员的先进材料时,我就到病房去看医生、护士给病人看病、发药、打针时的具体细节。把这些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具体细节,写进先进材料时就产生了不可多得的感人魅力。记得1990年,原我部党委决定宣传某军械仓库党委“一班人”改进领导作风的先进事迹。领导把写作任务交给我。我找到这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全面了解情况后,又用十天时间与这个仓库党委“一班人”共同学习和劳动,亲眼目睹了那些感人的场面,把这篇先进材料写得有血有肉,主要观点是:“克服官僚主义,树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作风;摒弃形式主义,树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不搞指手划脚,树立身体力行、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当甩手掌柜,树立领导就是服务、多为基层排忧解难的作风;不守旧摊子,树立奋发进取、争创一等工作成绩的作风。”这篇先进材料上报到广州军区,立即被转发。 四是“巧抓瞬间式”。运用这种方法,意在获取“独家新闻”,抓住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活鱼”,从而使先进材料增加鲜活度。事情往往很怪,有时,你与先进写作对象交谈半天,甚至几天,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偶尔,先进人物一句“变调”的语言,一副“反常”的神态,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常常会触发一些令人叫好的写作素材。这些“怪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调查、采访中的“一瞬间”。所谓“独家新闻”,就是获取的“一瞬间”比别人多,甚至为他人所没有。比如,原我部某仓库管理处长李义辉夫妻俩平时互敬互爱、乐于助人,被上级评为“模范夫妻”。春节期间,领导要我写他们两口子的先进材料。我找他们调查、采访,交谈一天,没有谈出个所以然来。快下班时,他突然一下接了四个电话,并且在这四个电话中他都称呼对方“爸爸、妈妈”。我在旁边也感到奇怪,问他“你爸爸妈妈怎么一下来四次电话?”他马上给我解释说,他就是有四个爸爸和四个妈妈。这时,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难道这对‘模范夫妻’赡养了四对父母?”于是,我反复追问,终于得到意外的收获,写了一篇《一对夫妻八个父母》的先进材料,说的是这对“模范夫妻”各自在小时候认了一对孤寡老人为父母,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尽赡养之力,事迹非常突出。这篇先进材料上报后,先后被广州军区和省市内部简报转发。《解放军报》编辑看到后,立即打电话要我把《一对夫妻八个父母》先进材料改写成人物消息,在《解放军报》一版显著位置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