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11-27 15:12:01
调研目的:
为积极响应团区委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调研内容:
对我区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研提纲:
1.全区中小学感恩意识、感恩认知现状调查
2.全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水平
3.感恩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联系
4.感恩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工作中的作用
5.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6.感恩教育在我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特色与品牌性趋势研究
具体做法: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1——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6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举行主题班队活动。2、对老师的感恩。
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结合“学雷锋、学赖宁”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延伸至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为积极响应团区委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调研内容:
对我区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研提纲:
1.全区中小学感恩意识、感恩认知现状调查
2.全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水平
3.感恩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联系
4.感恩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工作中的作用
5.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6.感恩教育在我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特色与品牌性趋势研究
具体做法: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1——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6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举行主题班队活动。2、对老师的感恩。
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结合“学雷锋、学赖宁”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延伸至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