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XX市消防大队副队长徐太德
发布时间:2019-08-30 12:30:56
1991年冬,一个青年带着亲人的嘱托,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告别生他养他的小村子,来到了军营,成为一名消防战士。从此他恪守“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信条,用质朴的品格和无私的胸怀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并以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得到了单位同事及九台各界人士的好评。他,就是现任九台市消防大队副队长的徐太德同志。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刚过而立之年的徐太德,在长春消防支队基层干部中算是年轻的一个,工作中他展示了特有的干练和成熟,但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他还有过一段饱偿生活艰辛、砥砺人生的苦涩生活。徐太德同志出生在九台市松花江畔一个偏远贫困的小渔村。在他小的时候,每隔三五年他的家乡就遭受一次水灾,他的家境也因为接连不断的灾害变得非常贫困,清贫的生活伴随他度过了童年的时光。在那段苦涩的日子里,过年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几乎成了他当时最大的奢望。
他的高中生活是在离家一百多里外的九台一中度过的,当时由于家境十分贫困,每周只能给他10块钱的伙食费,他几乎每天都喝最便宜的白菜汤,就是这样还常常出现一周不到头,就没钱吃饭断顿的现象,每当这时,看到别人去吃饭,他就一个人偷偷地躲到操场上,常常不到晚上就饿得直打晃,正是这段不堪回首的苦难和艰辛,使他从那时起就懂得了珍惜,也正是这段苦涩的经历,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使他从小就学会了坚强,直至参军至今,他始终保持着做人的清廉直白本色。
在徐太德同志的成长历程中,最令他难忘的应是使他人生命运发生转折的1991年,因为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了一场30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本就清贫的家庭在这一年颗粒无收,解决吃饭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家人面前最大的难题,为了不给年迈的父母增加更多的负担,91年底,还有半年就高中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当兵的路。因不能圆儿子的大学梦,父母深感内疚。在送他当兵的那天早晨,父亲推着自行车带着他的行装在前面默默无语,母亲穿着单薄的衣裳走在凛冽的寒风中,当他挥手向父母告别的时候,母亲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边哭边说:“儿子,是父母对不起你,实在没办法供你继续读书了,你既然选择了当兵,到了部队就一定要好好干,人穷志不能短,要活得有骨气,不论将来干什么,千万不要忘本,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母亲的话像一盏明灯,始终照耀着他的人生方向,母亲的话更像一股清泉,不断洗涤冲刷着他的心灵。
带着亲人的厚望,带着父母的嘱托,穿上军装后,他一刻不敢懈怠,一刻不敢放松,白天与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于训练场,晚上独自一人到会议室补习文化知识,为弄懂一道数学题,他常常演算至深夜,为背熟一道理论题,他常常半夜开灯。只要一有时间,他还自觉坚持学习消防知识,钻研本职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转干的梦想,成为一名基层带兵人,他深知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此,从转干的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标准,并时刻做到自警自省,特别是1996年3月份,他调入了九台中队,回到家乡后,他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专研本职业务,强化带兵本领上,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依法带兵,以行带兵,以情带兵,很快使中队各项工作跨入了支队前列,中队官兵多次在总队、支队组织的岗位练兵、大比武等大型业务竞技活动中摘金夺银。
几年的军营生活,培养了徐太德刚毅的性格,尤其是面对困难时,他能够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记得那是1997年7月17日10时53分,九台市弹簧厂板簧车间发生重大火灾,接到报警后,时任中队指导员的徐太德同志迅速组织消防战士前去扑救。当时着火的车间属于三级闷顶火灾,且车间内存有17吨汽油和50余吨机油,火势正处在猛烈燃烧阶段,且迅速向贮油区蔓延,稍有怠慢贮油罐极有可能爆炸,厂区内数十名工人和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面对着凶猛的火势,徐太德同志一面组织疏散厂区内的工人和围观的群众撤到安全地带,一面带领战士第一个冲上房顶破拆堵截火势。5分钟后,他发现前方15米处的机油槽已被棚顶掉落的火源引燃,且向汽油罐蔓延,滚滚浓烟和令人窒息的热浪向战士们扑来,考虑到战士的生命安全,他果断下达命令并掩护战士撤离,当他最后一个下到地面时,二节拉梯还没来得及搬走,跨度为15米的厂房便轰然瘫塌。为确保下风方向的油罐安全,徐太德同志断然将主要兵力布置在油罐周围,采取冷却降温的战术方法,为长春支队增援赢得了时间,使这起极有可能酿成特大事故的火灾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扑救。由于徐太德同志的正确指挥,这起火灾无一人伤亡,使厂区内价值近千万元的资产得以保存。几年来,徐太德同志就是凭着一股实劲、一股闯劲完成了一次次任务。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1997、1998连续两年分别被支队、总队评为指导员岗位标兵;1999年还被省公安厅授予优秀政工干部,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打铁还须自身硬
多年的辛勤努力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2002年,徐太德同志被提升为九台大队副教导员,在分管队伍的同时,协管防火工作。他深知这样安排是组织的充分信任,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他把如何执好法、用好权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不恋酒、不贪财、不逐名、不眼热的“四不”标准,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给自己敲警钟,牢固树立起了思想道德和法纪条规的两道防线。
作为消防监督战线的一员,他深刻地认识到,消防工作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为一时之利、一时之贪、一时之欲,丧失了党性原则,违背了法律法规,遗患成灾,不仅愧对党和军队对自己的培养,而且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从事防火工作两年来,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老板、经理为拖延不改隐患找他请吃、请喝者有之;为降低消防工程技术标准向他送钱送物的也经常遇到;为逃避罚款和他拉关系、套近乎的更是大有人在。所有这些都被他一一回绝了。他常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你吃了人家、拿了人家的,去执行公务时就理不直气不壮。我也知道处感情,但拿原则作感情天平的砝码,最终出了事不但害人也害己”。因此,他在严格执法上就连自己的亲属朋友也不例外。去年6月份,有一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朋友,在九台开了一家集餐饮、洗浴为一体的大型娱乐场所,为节省投资,内部消防设施不想上,于是找到徐太德说:“消防这块我就交给你了,用钱用物你尽管吱声,但消防的事你必须给我摆平。”由于是从小的朋友而且多年来感情甚笃,一点情面不讲,话实在难以出口,但是万一开了这样的口子,日后的工作将很难开展。经过反复思考,徐太德同志还是选择了坚持原则。刚开始朋友对他很不理解,认为他是打官腔、摆架子。后来徐太德主动找到朋友说,“财产是你自己的,如果你不上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你的场所没有一点自救能力,小火也会酿成大灾,你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做为朋友,我也不完全是站在消防监督这一面要求你上消防设施,更是为你的企业生存发展着想。”由于徐太德的话入情入理,使朋友很快转变了思想,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筹集了10万余元资金全部上齐了消防设备。由于徐太德同志一贯坚持原则谨慎工作,有人说他胆小、死性,还有的朋友劝他说,“如果你老是这个样子,在九台你就吃不开了,你这个队长也就白当了”。凡此种种,他从没有辩解过,只是一笑了之,因为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该怎么做。这样时间久了,凡是经常接触他的人也就都了解了他的脾气秉性,接受防火检查时,都不再打什么歪主意了。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一朝一夕的心血来潮可能每个人都有,但长期恪守一个准则保持本色却很难做到。多年来,徐太德同志就是以他一贯的作风和品行,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树立了消防警官的良好形象,在队伍内部也有了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了官兵的一致拥戴。在他的带动下,全队上下人人争先,乐于奉献,正气之风蔚然形成。
俯首甘为孺子牛
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作风、满腔的热情在每个战士心中都深深地扎下了根,跟随徐太德同志工作的战士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离开部队的战士更是对他念念不忘。这些都是平时点滴的积累,也是播种的收获,因为在许多战士心中,徐太德同志的言行都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1997年8月份,中队新入伍战士王加强的母亲遇车祸不幸去世,得知这一情况后,徐太德立即安慰这个战士,还拿出500元钱并亲自送这个战士登上了返乡的列车。当这个战士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归队后,徐太德又主动找这个战士谈心,使他很快从悲伤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徐太德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个战士连续三年在中队业务比赛中夺魁,而且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99年转为士官。
1999年5月的一天,中队给养员山西籍的列兵谷军峰带了2000元钱来到徐太德家,开门见山地说想学开车,将来转业回家后和父亲一起搞运输。说实话,2000元钱对于当时的徐太德来说也算是不小的数目了,家境并不富裕的徐太德同志也希望自己住在农村的年迈父母和妻子生活得宽裕一些,但是作为基层带兵人,徐太德同志十分清楚这个战士 的家境,更知道一个农村家庭为了孩子拿出2000元钱是多么的艰难。从小就在苦水里泡大的徐太德非常理解和同情这个战士,在批评了这个战士后,坚决让他把钱拿回去,并诚恳地对他说,“你想学开车是好事,但必须通过你的努力去争取,如果你工作表现突出,一分钱不用花,保证让你学车,如果你工作不行,就是拿一万也没用”。从此,这个战士转变了思想,把心思用到工作上,最终以突出的表现实现了心愿。
2000年5月份,已经转业一年多的山东籍战士赵洪强又返回九台,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市内做起了拉客生意。过了一段时间,不但没挣到钱,反而把三轮车弄丢了。后来他找到徐太德同志借了200元钱,又重新购置了一辆三轮车,最后由于交友不慎,新买的车又被骗走了,他无耐之下,到九台市医院卖血打算凑点路费回家。得知这一情况后,徐太德同志马上赶到医院阻止他卖血,并且又给了他200元钱的路费。这个战士深受感动,回家后给大队写了一封感谢信,这件事在九台大队产生了很深的反响,徐太德同志的精神也感染了每个战士。
徐太德同志在把真诚的手伸向战友的同时,也把爱心献给了九台的贫困学生。从1997年开始,他就资助九台市新华小学三年级一个名叫张猛的贫困学生,一直到小学毕业,这个学生每年的学费、书本费都是从徐太德有限的工资里出的。当这个孩子小学毕业时,他的妈妈眼含热泪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千万别忘记将来长大了报答你徐叔,他可是咱家的大恩人啊。”类似这样的一件件小事在徐太德同志的身上不知还有多少。
经常有人问徐太德:“你这样做到底图个啥?”他总是笑着回答说:“我是个农村孩子,从小过贯了贫困的生活,是部队的培养和教育,我才有了今天。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更不能忘本,图的就是一种精神。”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比起有些人,徐太德同志可能生活得清苦一些,但他以党性原则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负重前行,用最纯洁的色彩书写着自己的壮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