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大学生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格式目的和过程
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或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一、调查的由来
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开展了一次以“河水还能恢复以往的容貌吗?”为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二、调查的目的
我们这个小组主要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保护水资源。
三、调查的过程
绍兴是水之乡,一条条小河手拉手横竖交叉,一条小河都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照看着,它们是——— 一座座历史悠久的老桥,给这美丽动人的城市披上了一片古色古香的色彩。古老的房子更是衬托出迷人的韵味。 一只只乌蓬船在永流不息的小河中穿梭,形成一幅美丽、自然的画卷。
现在今非昔比,随着科技的发达,厂家随着增多,以往那美丽的景色以渐渐黯淡,只有回忆罢了,只有体验罢了。以往的场景人人赞不绝口,现在丝毫不引人注目。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河水还能恢复以往的色彩吗?于是,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上网搜索、进行实地调查、采访长辈、拍照。
首先,我们来到老街,河面上漂流着许多垃圾,散发着一股恶臭,给小河划上了无数条伤痕,河水十分绿,有点暗绿的感觉,让人感到厌恶。这是为什么呢?是谁给小河披上了黑暗的色彩?这一切都是由谁造成的呢?我们找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进行提问、采访。我们问:老爷爷,您能说说您小时侯的河水情况和现在您对河水污染的看法吗?老爷爷和蔼可亲地说:“我们小时侯这河水真清澈见底,这个水能淘米、洗菜,鱼都能成群结队地看到,河水像镜子一样明亮。可现在,哎,再也看不到小时侯那静静的小河,河水发绿、发臭,鱼都很少看见了,以往能做的事也不能再做了。”“谢谢您,老爷爷,再见!”接着,我们又找了附近的居民,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便是我们下一个采访者,我们问:“伯伯,请问一下您知道河水变绿是什么造成的吗?”他回答道:“可能是旁边几个厂家排放污水导致的,也可能是有一些人群走过来把垃圾扔下去了。总的来说,是我们人类自己导致的!”“哦,谢谢伯伯。”我们小组进行了采访和调查,大致情况都了解了,可是,河水还能恢复以往的容貌吗?小河还能变漂亮吗?
可以,这一切都可以,只需大家手拉手一起行动保护小河,让垃圾不再漂流在小河上,让小河多一份干净、一份美丽,大家一起动手、保护小河!
四、调查后的感受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接近社会,了解我们所不知的事,从而发现道理,从而开始做起,对社会多一份关心,一份了解,社会将变得更美、更和谐!
再自己改变一下吧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zz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对于一个大学生,必须关注社会出现的问题,更由于自己是农村人,当然更需要关注留守儿童了。于是我镇上的大学生联合会组织大学生对我镇上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而我主要负责调查我村的两个留守儿童,因为我对他们更熟悉一些。
这两个留守儿童是两兄弟,一个上初一,一个上五年级,他们两个同时是我表弟。因为他们的爸爸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也改嫁了,而且也外出打工,所以他们只能由我外公外婆照顾,在他们爸爸去世那时刻起,他们就已经注定和“留守儿童”这个名词搭上关系了。
两位年迈老人要再赚钱养两个孙子,自然可以想象生活会过的都艰苦,都节俭,节俭方面两方面表现很突出,一方面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的他们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另一方面是这些他们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问题。长期的隔代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外公外婆又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因此他们变得很顽皮,时常和一帮顽皮捣蛋的孩子一块玩,变得是在外玩疯了就不知道回家,急得外公外婆到处找。由于农村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因此外公在他们不听话的情况下就对他们加于打骂。教育方式不对当然会引起反效果,在多次打骂之后,他们就变得更顽固了,家里一挨骂就出走不回家吃饭,还时常骑单车到镇上网吧上网,甚至伸手去拿亲人藏好的钱。
母亲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导致他们“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曾今我爸妈想把他们两兄弟接到身边照管,可外公外婆舍不得,因此就任由他们发展了。
据我们调查,留守儿童的问题在我们镇上很突出: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向镇府报告当地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请求镇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关注力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2)向镇府提议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建议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